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硝态氮的产生及累积 | 第14-15页 |
1.3 农田硝态氮累积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3.1 氮肥的施用量 | 第15页 |
1.3.2 氮肥的种类 | 第15-16页 |
1.3.3 水分状况 | 第16-17页 |
1.4 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防治 | 第17-20页 |
1.4.1 控制氮肥用量 | 第17页 |
1.4.2 采用合理的施肥模式 | 第17-18页 |
1.4.3 硝化抑制剂的使用 | 第18-20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20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4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2.4.1 施氮量对春玉米地硝态氮的影响研究 | 第22页 |
2.4.2 秸秆深埋对春玉米地硝态氮的影响研究 | 第22页 |
2.4.3 硝化抑制剂添加浓度对春玉米地硝态氮的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2.4.4 缓释肥掺混比例对春玉米地硝态氮的影响研究 | 第23页 |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4页 |
2.5.1 土壤水分及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 第23页 |
2.5.2 产量及产量指标的测定 | 第23页 |
2.5.3 植株吸氮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第3章 不同施氮量水平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第25-31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3.3.1 不同施氮量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2 不同施氮量对旱作春玉米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3 不同施氮量对旱作春玉米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的影响 | 第28-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秸秆深埋及减量施氮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第31-36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4.3.1 秸秆深埋及减量施氮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2 秸秆深埋及减量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4 秸秆深埋及减量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地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4.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不同硝化抑制剂添加浓度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第36-41页 |
5.1 引言 | 第3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5.3.1 不同硝化抑制剂添加浓度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6-37页 |
5.3.2 不同硝化抑制剂添加浓度对旱作春玉米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5.3.3 不同硝化抑制剂添加浓度对旱作春玉米地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5.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6章 不同的缓释肥掺混比例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第41-46页 |
6.1 引言 | 第41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6.3.1 不同的缓释肥掺混比例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6.3.2 不同的缓释肥掺混比例对旱作春玉米吸氮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6.3.3 不同的缓释肥掺混比例对旱作春玉米地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43-45页 |
6.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49页 |
7.1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7.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