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0-18页 |
1.1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 | 第10-12页 |
1.1.1 二茂铁的产生及发展 | 第10页 |
1.1.2 二茂铁在磁性材料方面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3 二茂铁在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非线性光学 | 第12-16页 |
1.2.1 非线性光学的产生及发展 | 第12-13页 |
1.2.2 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3-16页 |
1.3 光致异构材料的发展与研究 | 第16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双自由基同分异构体 1,1’双四联氮基二茂铁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2.3.1 分子的结构与自旋密度分析 | 第20-21页 |
2.3.2 前线分子轨道和Wiberg键序(WBI) | 第21-24页 |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4-25页 |
2.4 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光致变色的含有金--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开关及其溶剂化效应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3.3.1 光致变色反应对非线性光学开关的影响 | 第29-34页 |
3.3.1.1 分子结构与前线分子轨道 | 第29-31页 |
3.3.1.2 第一超极化率(β_(tot))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1-34页 |
3.3.2 溶剂化对非线性光学开关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