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射流降低焊接残余拉应力的特性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1.1 残余应力 | 第12-14页 |
1.1.2 空化射流 | 第14-15页 |
1.1.3 空化射流降低残余应力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国外喷丸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空化射流降低焊接残余应力过程分析 | 第22-30页 |
2.1 焊接热-应力结构 | 第22-23页 |
2.2 平板对接焊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2.2.1 几何模型 | 第23-24页 |
2.2.2 单元类型 | 第24-25页 |
2.2.3 材料物理性能 | 第25-27页 |
2.2.4 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2.3 空化射流打击过程模拟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焊板温度场模拟与分析 | 第30-42页 |
3.1 焊接热传导原理 | 第30-32页 |
3.2 焊接热过程的有限元方法 | 第32-36页 |
3.2.1 Goldak双椭球热源 | 第32-33页 |
3.2.2 生死单元激活技术 | 第33-35页 |
3.2.3 dflux子程序 | 第35-36页 |
3.3 焊接温度场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3.3.1 温度场 | 第36-38页 |
3.3.2 熔池 | 第38页 |
3.3.3 热循环曲线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焊板热-应力场 | 第42-56页 |
4.1 基本理论 | 第42-43页 |
4.2 热-应力耦合过程 | 第43-45页 |
4.2.1 应力-应变关系 | 第43-44页 |
4.2.2 平衡方程 | 第44-45页 |
4.2.3 求解过程 | 第45页 |
4.3 焊接过程的热-应力计算模拟 | 第45-46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4.4.1 Mises应力场 | 第46-49页 |
4.4.2 纵向残余应力 | 第49-51页 |
4.4.3 横向残余应力 | 第51-52页 |
4.4.4 厚度方向的残余应力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5章 空化射流打击焊接残余应力场研究 | 第56-68页 |
5.1 空化喷丸系统及技术特点 | 第56-57页 |
5.2 空化喷丸打击的有限元模型 | 第57-60页 |
5.2.1 物理模型 | 第57-58页 |
5.2.2 加载方式与载荷的确定 | 第58-59页 |
5.2.3 有限元模型 | 第59-60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5.3.1 Mises应力场 | 第60-62页 |
5.3.2 纵向残余应力场 | 第62-63页 |
5.3.3 横向残余应力场 | 第63-65页 |
5.4 不同载荷下的结果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