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缩略词 | 第5-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1.1 玫瑰概述 | 第8页 |
1.1.1 玫瑰 | 第8页 |
1.1.2 苦水玫瑰 | 第8页 |
2.1 花色苷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2.1.1 花色苷类物质 | 第8-9页 |
2.1.2 花色苷生理作用 | 第9-10页 |
2.1.3 花色苷的提取方法 | 第10-11页 |
2.1.4 花色苷纯化方法 | 第11-12页 |
3.1 花色苷抑菌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1.1 花色苷类物质抑菌机制以及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3.1.2 抑菌作用的评价方法 | 第13页 |
4.1 花色苷免疫活性调节的研究 | 第13页 |
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6.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 前言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材料 | 第16-1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16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16-17页 |
2.1.4 主要试剂配方 | 第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24页 |
2.2.1 苦水玫瑰花色苷的提取工艺 | 第17-19页 |
2.2.2 苦水玫瑰花色苷的纯化工艺 | 第19-21页 |
2.2.3 苦水玫瑰花色苷抑菌活性研究 | 第21页 |
2.2.4 苦水玫瑰花色苷免疫活性调节研究 | 第21-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3.1 苦水玫瑰花色苷的提取工艺 | 第24-29页 |
3.1.1 提取液的筛选 | 第24页 |
3.1.2 提取液pH的筛选 | 第24-25页 |
3.1.3 提取液浓度的筛选 | 第25页 |
3.1.4 提取液时间的筛选 | 第25页 |
3.1.5 料液比的筛选 | 第25-26页 |
3.1.6 提取次数的筛选 | 第26页 |
3.1.7 响应面法优化苦水玫瑰花色苷提取工艺 | 第26-29页 |
3.2 苦水玫瑰花色苷纯化工艺 | 第29-32页 |
3.2.1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洗脱实验 | 第29-30页 |
3.2.2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析性能优化实验 | 第30-31页 |
3.2.3 泄露曲线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4 动态洗脱实验 | 第32页 |
3.2.5 纯化产品纯度测定 | 第32页 |
3.3 苦水玫瑰花色苷抑菌活性研究 | 第32-33页 |
3.3.1 抑菌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3.3.2 苦水玫瑰花色苷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33页 |
3.4 苦水玫瑰花色苷免疫活性研究 | 第33-36页 |
3.4.1 苦水玫瑰花色苷体内免疫活性调节试验 | 第33-35页 |
3.4.2 苦水玫瑰花色苷与ConA复合药物组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影响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39页 |
4.1 苦水玫瑰花色苷提取工艺 | 第36页 |
4.2 苦水玫瑰花色苷纯化工艺 | 第36-37页 |
4.3 苦水玫瑰花色苷抑菌活性研究 | 第37-38页 |
4.4 苦水玫瑰花色苷的免疫活性调节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48页 |
导师简介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