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多年生花卉类论文--宿根花卉类论文

芍药种子休眠与萌发相关基因PlPP2C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1 芍药概述第14页
    1.2 芍药种子休眠的原因第14-16页
        1.2.1 种皮的机械阻碍第15页
        1.2.2 内源抑制物质第15-16页
    1.3 脱落酸(ABA)在植物种子休眠过程中的作用第16-17页
    1.4 蛋白磷酸酶PP2C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蛋白磷酸酶PP2C家族组成第17-18页
        1.4.2 PP2C负调控ABA信号转导途径第18-20页
    1.5 遗传转化第20-21页
        1.5.1 植物的遗传转化第20页
        1.5.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20-2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1页
        1.6.2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芍药PlPP2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3-39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1 植物材料第23页
        2.1.2 菌株和试剂第23页
        2.1.3 溶液的配制第23页
        2.1.4 试验仪器与耗材第23-24页
        2.1.5 引物设计及合成第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9页
        2.2.1 芍药种子总RNA的提取第24-25页
        2.2.2 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第25-26页
        2.2.3 PCR反应第26页
        2.2.4 PCR产物的切胶回收第26-27页
        2.2.5 克隆载体与目的片段连接第27页
        2.2.6 转化大肠杆菌菌株第27-28页
        2.2.7 筛选阳性克隆第28页
        2.2.8 菌体PCR鉴定第28页
        2.2.9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2.3.1 提取芍药种子总RNA第29页
        2.3.2 反转录合成cDNA的检测第29-30页
        2.3.3 芍药PlPP2C基因的获取第30页
        2.3.4 菌体PCR检测结果第30-31页
        2.3.5 PlPP2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7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2.4.1 小结第37页
        2.4.2 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PlPP2C基因的表达分析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9-46页
    3.1 试验材料第39页
        3.1.1 菌株及载体第39页
        3.1.2 试验试剂第39页
        3.1.3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第39页
        3.1.4 试验仪器第39页
    3.2 试验方法第39-43页
        3.2.1 设计引物第39-40页
        3.2.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第40页
        3.2.3 扩增目的片段第40-41页
        3.2.4 扩增产物的回收及与克隆载体的连接第41页
        3.2.5 质粒的提取第41-42页
        3.2.6 对质粒进行双酶切第42页
        3.2.7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及转化第42-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3.3.1 PlPP2C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分析第43页
        3.3.2 目的片段克隆第43-44页
        3.3.3 重组载体pBI121-PP2C的双酶切验证第44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4-46页
        3.4.1 小结第44-45页
        3.4.2 讨论第45-46页
第四章 PlPP2C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46-55页
    4.1 试验材料第46-47页
        4.1.1 植物材料第46页
        4.1.2 菌株及试剂第46页
        4.1.3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第46-47页
    4.2 试验方法第47-50页
        4.2.1 拟南芥的种植第47-48页
        4.2.2 农杆菌转化及鉴定第48页
        4.2.3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第48-49页
        4.2.4 转基因拟南芥抗性植株的筛选第49页
        4.2.5 转基因拟南芥抗性植株的分子鉴定第49-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4.3.1 拟南芥的种植情况第50-51页
        4.3.2 农杆菌菌落PCR鉴定第51页
        4.3.3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T0代种子的获取第51-52页
        4.3.4 转基因拟南芥抗性植株的获取第52页
        4.3.5 转基因拟南芥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第52-53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3-55页
        4.4.1 小结第53页
        4.4.2 讨论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5.1 结论第55页
        5.1.1 成功克隆芍药种子PlPP2C基因第55页
        5.1.2 明确PlPP2C基因的表达特征并成功构建表达载体第55页
        5.1.3 植物表达载体pBI-PlPP2C转化拟南芥第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树木特征对庭院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芍药PlSAURs基因的克隆及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