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纹枯病菌多核与双核菌株遗传多样性及致病性差异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水稻纹枯病菌及其致病因子研究进展第14-22页
    1.1 水稻纹枯病菌的研究概况第14-17页
        1.1.1 病原菌第14页
        1.1.2 丝核菌的国际分类框架第14-15页
        1.1.3 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第15-16页
        1.1.4 发Th危害第16页
        1.1.5 侵染循环第16页
        1.1.6 水稻纹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第16-17页
    1.2 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第17-20页
        1.2.1 RAPD分析第18页
        1.2.2 SSR分析第18-19页
        1.2.3 AFLP分析第19页
        1.2.4 RFLP分析第19页
        1.2.5 SRAP分析第19-20页
    1.3 水稻纹枯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第20-21页
        1.3.1 侵入过程第20页
        1.3.2 毒素第20页
        1.3.3 细胞壁降解酶第20-21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第21-22页
第二章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分析第22-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1 供试材料第22-26页
        2.1.2 致病性测定第26-27页
        2.1.3 DNA提取第27-28页
        2.1.4 水稻纹枯病菌多核和双核菌株SRAP分析第28-29页
        2.1.5 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第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2.1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第29-31页
        2.2.2 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性第31-33页
        2.2.3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水稻纹枯病菌多核与双核菌株致病性差异的研究第35-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3.1.1 供试材料第35-36页
        3.1.2 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细胞壁降解酶的提取第36页
        3.1.3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第36-40页
        3.1.4 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细胞壁降解酶产生条件优化第40-41页
        3.1.5 侵染结构的显微观察第4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1-52页
        3.2.1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差异第41-42页
        3.2.2 双核菌株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产生条件优化第42-45页
        3.2.3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产生能力与菌株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第45-46页
        3.2.4 水稻纹枯病菌侵染结构的显微观察第46-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水稻纹枯病菌PG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研究第54-5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4.1.1 供试材料第54页
        4.1.2 引物设计第54页
        4.1.3 总RNA的提取第54页
        4.1.4 反转录第54-55页
        4.1.5 荧光定量PCR反应第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4.2.1 引物设计第55-56页
        4.2.2 PG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侵染过程中的表达第56页
        4.2.3 PG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侵染水稻过程中的表达第56-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角斑病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生防制剂的应用
下一篇:水稻纹枯病生防菌的筛选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