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概述第11-16页
    1.1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的涵义第11-14页
        1.1.1 执行当事人第11-12页
        1.1.2 执行当事人变动第12-14页
    1.2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设置的必要性第14-16页
        1.2.1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是实现民事执行程序效率价值的必然要求第14页
        1.2.2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是维护生效法律文书权威性的现实需要第14-15页
        1.2.3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第15页
        1.2.4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有助于解决现存司法困境第15-16页
第2章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的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的程序法理论基础第16-18页
        2.1.1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理论第16-17页
        2.1.2 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理论第17-18页
    2.2 民事执行当事人的变动的实体法理论基础第18-22页
        2.2.1 执行当事人变更的实体法理论基础第19-20页
        2.2.2 执行当事人追加的实体法理论基础第20-22页
第3章 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的现状分析第22-35页
    3.1 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的现状第22-27页
        3.1.1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之立法现状第22-24页
        3.1.2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之理论研究现状第24-25页
        3.1.3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之实务现状第25-27页
    3.2 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7-33页
        3.2.1 立法规定缺失,存在位阶冲突第27-28页
        3.2.2 执行当事人权利保障不足第28-29页
        3.2.3 执行当事人变动的部分适用情形欠缺合理性第29-32页
        3.2.4 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程序设置不规范第32-33页
    3.3 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第33-35页
        3.3.1 立法体系不完善第33-34页
        3.3.2 理论研究欠缺第34页
        3.3.3 司法实践中权利保障意识淡薄第34-35页
第4章 我国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制度之完善第35-49页
    4.1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的基本原则之明确第35-37页
        4.1.1 法定原则第35页
        4.1.2 公正原则第35-36页
        4.1.3 效率原则第36页
        4.1.4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第36-37页
    4.2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立法规定之健全第37页
    4.3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适用情形类型化第37-40页
        4.3.1 当事人的继受人第38-39页
        4.3.2 为当事人或其继受人之利益占有请求标的物的人第39页
        4.3.3 诉讼担当之该他人第39-40页
    4.4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具体程序之规范第40-43页
        4.4.1 执行当事人变动程序的启动第40-41页
        4.4.2 执行当事人变动的审查第41-43页
        4.4.3 执行当事人变动程序的裁定第43页
    4.5 民事执行当事人变动救济程序之设计第43-49页
        4.5.1 程序性救济第43-45页
        4.5.2 实体性救济第45-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下一篇:民事诉讼证明妨碍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