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24-4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2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27-30页 |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综述 | 第30-37页 |
1.5 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 | 第37-39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9-40页 |
1.7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40-42页 |
2 农村老年人相关特征及适老化改造设计建议 | 第42-52页 |
2.1 生理特征及适老化改造设计建议 | 第42-45页 |
2.2 心理特征及适老化改造设计建议 | 第45-47页 |
2.3 行为特征及适老化改造设计建议 | 第47-49页 |
2.4 社会特征及适老化改造设计建议 | 第49-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沧州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环境调研 | 第52-101页 |
3.1 沧州地区农村概况及老龄化现状 | 第52-55页 |
3.2 调研目的和方法 | 第55-56页 |
3.3 调研内容 | 第56-59页 |
3.4 调研情况阐述 | 第59-63页 |
3.5 调研结果汇总 | 第63-10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4“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沧州地区农村适老化改造设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101-108页 |
4.1 改造设计的原则 | 第101-102页 |
4.2 沧州地区农村老年人居住需求研究 | 第102-103页 |
4.3 改造设计的层次内容 | 第103-104页 |
4.4 改造设计的参考标准 | 第104-10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5“居家养老”模式下的沧州地区农村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 | 第108-172页 |
5.1 住宅层面 | 第108-160页 |
5.2 公共设施层面 | 第160-164页 |
5.3 道路交通层面 | 第164-168页 |
5.4 景观环境层面 | 第168-1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72-1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72-17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73-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0页 |
附录 1 | 第180-181页 |
附录 2 | 第181-184页 |
作者简历 | 第184-1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