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苏州私家园林的交融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6 研究范围及调研地点 | 第15-17页 |
2 交融的哲学基础 | 第17-24页 |
2.1 天人合一 | 第17-18页 |
2.2 儒 | 第18-20页 |
2.3 道 | 第20-21页 |
2.4 佛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交融的发展历程 | 第24-31页 |
3.1 魏、晋、南北朝 | 第24-25页 |
3.2 隋、唐阶段 | 第25-26页 |
3.3 宋元时期 | 第26-28页 |
3.4 明清时期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交融的表现形式 | 第31-60页 |
4.1 画论与园论 | 第31-32页 |
4.2 画家与造园家 | 第32-39页 |
4.2.1 王维与辋川别业 | 第33页 |
4.2.2 宋徽宗与寿山艮岳 | 第33-35页 |
4.2.3 文徵明与拙政园 | 第35-39页 |
4.3 空间布局 | 第39-54页 |
4.3.1 “三层”“三远” | 第40-42页 |
4.3.2 散点透视 | 第42-44页 |
4.3.3 隐现藏露 | 第44-47页 |
4.3.4 虚实黑白 | 第47-49页 |
4.3.5 疏密繁简 | 第49-54页 |
4.4 以画造园、园中有画 | 第54-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交融的审美情趣 | 第60-67页 |
5.1 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 第60-61页 |
5.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第61-63页 |
5.3 情景交融,“意”在笔先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