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1 设计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实现方案 | 第14页 |
1.3.2 研究物联网设备的接入映射方案 | 第14页 |
1.3.3 研究微服务模块之间的交互协作 | 第14页 |
1.3.4 研究多物体之间共性能力协商选用的机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介绍 | 第16-23页 |
2.1 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 | 第16-18页 |
2.1.1 架构方案 | 第16-17页 |
2.1.2 开放架构特点 | 第17-18页 |
2.2 微服务 | 第18-21页 |
2.2.1 微服务的优势和应用 | 第18-20页 |
2.2.2 微服务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2.3 Docker | 第21-22页 |
2.4 SpringBoot | 第22页 |
2.5 Kubernetes | 第22页 |
2.6 RESTful API | 第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多物体共性能力协商选用模型设计 | 第23-28页 |
3.1 基于QoS的能力选用研究 | 第23-24页 |
3.2 基于并行协商的能力选择模型 | 第24-25页 |
3.3 目标能力效用函数 | 第25-26页 |
3.3.1 能力协商参数设定 | 第25页 |
3.3.2 确立能力目标效用函数 | 第25-26页 |
3.4 能力协商模型 | 第26-27页 |
3.4.1 能力协商策略 | 第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微服务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的设计 | 第28-43页 |
4.1 系统平台 | 第28-32页 |
4.1.1 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4.1.2 整体设计 | 第30-32页 |
4.2 设备接入网关 | 第32页 |
4.3 设备消息分发中间件 | 第32页 |
4.4 物接入模块 | 第32-35页 |
4.4.1 接入协议 | 第33-34页 |
4.4.2 规则引擎 | 第34-35页 |
4.4.3 时序数据库 | 第35页 |
4.4.4 数据可视化 | 第35页 |
4.5 物管理模块 | 第35-40页 |
4.5.1 设备组 | 第36-37页 |
4.5.2 设备影子 | 第37-38页 |
4.5.3 能力评估 | 第38-40页 |
4.5.4 能力间协作调度器 | 第40页 |
4.6 设备接入映射 | 第40-41页 |
4.7 能力注册表 | 第41-4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微服务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的实现 | 第43-69页 |
5.1 设备接入网关 | 第43-44页 |
5.2 设备消息分发中间件 | 第44-46页 |
5.3 物接入模块 | 第46-55页 |
5.3.1 接入协议 | 第50-52页 |
5.3.2 规则引擎 | 第52-54页 |
5.3.3 时序数据库 | 第54-55页 |
5.4 物管理模块 | 第55-65页 |
5.4.1 权限校验 | 第57-58页 |
5.4.2 设备组 | 第58-59页 |
5.4.3 设备影子 | 第59-60页 |
5.4.4 能力评估 | 第60-63页 |
5.4.5 能力间协作调度器 | 第63-65页 |
5.5 设备接入映射 | 第65-67页 |
5.6 能力注册表 | 第67-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基于微服务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的测试 | 第69-76页 |
6.1 设备接入映射 | 第69页 |
6.2 物接入 | 第69-72页 |
6.3 物管理 | 第72-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7.2 下一阶段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