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伦理学视域下反思平衡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2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2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13-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2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2-24页
    1.5 创新之处第24-26页
2 反思平衡方法的缘起及理论基础第26-56页
    2.1 理论缘起及其发展脉络第26-32页
    2.2 作为伦理学方法的背景第32-43页
    2.3 概念辨析和理论基础第43-56页
3 反思平衡方法的基本结构第56-79页
    3.1 反思平衡方法的定义及分类第56-59页
    3.2 反思平衡方法的组成要素第59-70页
    3.3 反思平衡方法的内在结构第70-73页
    3.4 反思平衡方法的基本属性第73-79页
4 反思平衡方法的应用程序第79-108页
    4.1 搜集——初始道德判断第81-82页
    4.2 筛选——经过考虑的道德判断第82-83页
    4.3 设置——道德原则备选项第83-84页
    4.4 排序——哲学论证或合理权衡第84-108页
5 反思平衡方法的理论功能第108-121页
    5.1 为道德理论辩护提供力量之源第108-112页
    5.2 为伦理理论实践注入弥合之剂第112-115页
    5.3 为道德发现/惊奇打开方便之门第115-117页
    5.4 为道德分歧来源开启寻根之旅第117-121页
6 反思平衡方法的实践功能第121-133页
    6.1 为道德原则/判断提供检验基础第121-123页
    6.2 为剖析伦理问题提供思考框架第123-124页
    6.3 为修订政策法规提供伦理基础第124-129页
    6.4 为道德直觉正名提供伦理依据第129-133页
7 反思平衡方法的总体评析第133-156页
    7.1 反思平衡方法的批判与回应第133-148页
    7.2 反思平衡方法本质的新认识第148-150页
    7.3 反思平衡方法优劣的鸟瞰图第150-153页
    7.4 反思平衡方法价值的再评估第153-156页
结语第156-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2页
附录一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172-173页
附录二第173-174页
附录三第174-175页
附录四第175-176页
附录五第176-177页
附录六 最初状况的解释清单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记忆的城市雕塑适配度研究--以武汉为例
下一篇: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