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引言 | 第9-26页 |
1 河南大尾寒羊的形成历史、种质特性 | 第10-18页 |
1.1 绵羊起源系统及其遗传多样性 | 第10-14页 |
1.2 河南大尾寒羊的形成历史、种质特性 | 第14-18页 |
2 国内外绵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2.2 研究的主要价值、意义 | 第21-25页 |
2.3 国内外研究应用途径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26-50页 |
实验一 河南大尾寒羊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6-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1.1 血样来源 | 第26页 |
1.2 血液指标的测定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27页 |
2.1 红细胞渗透脆性、ESR值 | 第26页 |
2.2 RBC、WBC计数 | 第26-27页 |
2.3 PCV、Hb测定值 | 第27页 |
2.4 MCV、MCH和MCHC | 第2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7-29页 |
实验二 河南大尾寒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9-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1.1 血样来源 | 第29页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实验三 河南大尾寒羊繁殖性能的调查与分析 | 第31-35页 |
1 方法与内容 | 第31页 |
2 产区自然概况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1 初配月龄与种羊利用 | 第32页 |
3.2 繁殖率 | 第32-35页 |
实验四 河南大尾寒羊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多态性的研究 | 第35-50页 |
1 血液蛋白电泳分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35-37页 |
1.1 基本原理 | 第35页 |
1.2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原理及特点 | 第35-3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2.3 试剂 | 第37页 |
3.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3.1 血样采集和预处理 | 第37-38页 |
3.2 电泳 | 第38-40页 |
4.结果 | 第40-43页 |
4.1 河南大尾寒羊与美利奴羊Hb电泳图谱 | 第40页 |
4.2 河南大尾寒羊与美利奴羊Hb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分布 | 第40-41页 |
4.3 河南大尾寒羊与美利奴羊Tf电泳图 | 第41-42页 |
4.4 河南大尾寒羊与美利奴羊Tf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分布 | 第42-43页 |
5.讨论 | 第43-45页 |
6.评价与展望 | 第45-50页 |
6.1 开展大尾寒羊品种资源调查 | 第45-46页 |
6.2 以活畜保种为主,建立保种机构 | 第46-47页 |
6.3 建立大尾寒羊精子库和胚胎库 | 第47-48页 |
6.4 规范繁育体系 | 第48页 |
6.5 河南大尾寒羊基因库的种用价值 | 第48-50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摘要 | 第57-60页 |
英文摘要 | 第60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