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某跑车平顺性仿真与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前轮定位参数和平顺性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前轮定位参数研究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平顺性研究的发展 | 第12-16页 |
1.3.1 平顺性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 | 第12-14页 |
1.3.2 平顺性性能研究的发展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响应面方法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17-26页 |
2.1 响应面方法简介 | 第17-19页 |
2.2 多体系统动力学简介 | 第19-21页 |
2.2.1 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 第19-20页 |
2.2.2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3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简介 | 第21-25页 |
2.3.1 ADAMS建模理论 | 第21-22页 |
2.3.2 ADAMS求解方法 | 第22-23页 |
2.3.3 ADAMS/Car模块简介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26-39页 |
3.1 模型参数获取方法 | 第26-27页 |
3.2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27-38页 |
3.2.1 轮胎模型 | 第27-28页 |
3.2.2 前悬架 | 第28-30页 |
3.2.3 后悬架 | 第30-32页 |
3.2.4 人-椅系统 | 第32-33页 |
3.2.5 动力系统模型 | 第33-35页 |
3.2.6 制动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3.2.7 转向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3.2.8 整车系统模型 | 第37-38页 |
3.3 模型试验验证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前轮定位参数仿真与优化 | 第39-50页 |
4.1 前轮定位参数仿真分析 | 第39-43页 |
4.1.1 主销后倾角 | 第39-40页 |
4.1.2 主销内倾角和主销偏移距 | 第40-41页 |
4.1.3 前轮外倾角 | 第41-42页 |
4.1.4 前轮前束 | 第42-43页 |
4.2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前轮定位参数优化 | 第43-49页 |
4.2.1 优化目标 | 第43-44页 |
4.2.2 优化变量 | 第44页 |
4.2.3 试验设计 | 第44-46页 |
4.2.4 优化结果 | 第46-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整车的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50-70页 |
5.1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 第50-52页 |
5.2 整车随机路面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52-64页 |
5.2.1 随机输入行驶仿真试验条件 | 第52-53页 |
5.2.2 随机路面输入仿真结果 | 第53-64页 |
5.3 整车平顺性脉冲输入仿真分析 | 第64-69页 |
5.3.1 三角脉冲输入仿真试验 | 第64-67页 |
5.3.2 长坡脉冲输入仿真结果处理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平顺性优化 | 第70-84页 |
6.1 汽车平顺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1页 |
6.2 确定优化变量 | 第71-73页 |
6.3 试验优化设计 | 第73-80页 |
6.3.1 选用相应的组合设计 | 第73-76页 |
6.3.2 对自然因素进行因素编码 | 第76-77页 |
6.3.3 中心化处理 | 第77-78页 |
6.3.4 回归系数的计算与统计检验 | 第78-80页 |
6.4 优化结果 | 第80-8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