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引言 | 第7-9页 |
| 1.2 推倒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传统推倒分析方法 | 第13-22页 |
| 2.1 传统推倒分析方法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2.1.1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 第13-14页 |
| 2.1.2 推倒分析的实施步骤 | 第14-15页 |
| 2.2 加载模式 | 第15-16页 |
| 2.3 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16-22页 |
| 2.3.1 能力谱法 | 第16-20页 |
| 2.3.2 推倒曲线的双线性化方法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自适应能力谱法 | 第22-26页 |
| 3.1 自适应能力谱法概述 | 第22-26页 |
| 3.1.1 评估原则的描述 | 第23-24页 |
| 3.1.2 方法的对比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大跨度立体桁架结构的竖向推倒分析 | 第26-47页 |
| 4.1 分析模型及自振特性分析 | 第26-31页 |
| 4.1.1 工程介绍 | 第26-27页 |
| 4.1.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4.1.3 模型自振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 4.1.4 滞回分析 | 第29-30页 |
| 4.1.5 时程分析 | 第30-31页 |
| 4.2 能力谱法 | 第31-37页 |
| 4.2.1 以八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竖向) | 第31-34页 |
| 4.2.2 以八度半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竖向) | 第34-36页 |
| 4.2.3 以九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竖向) | 第36-37页 |
| 4.3 ACSM 法 | 第37-39页 |
| 4.3.1 以八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竖向) | 第37-38页 |
| 4.3.2 以八度半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竖向) | 第38-39页 |
| 4.3.3 以九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竖向) | 第39页 |
| 4.4 竖向地震分析结果对比 | 第39-45页 |
| 4.4.1 目标位移的比较 | 第39-44页 |
| 4.4.2 塑性铰分布的比较 | 第44-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大跨度立体桁架结构的横向推倒分析 | 第47-62页 |
| 5.1 能力谱法 | 第47-52页 |
| 5.1.1 以八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横向) | 第47-49页 |
| 5.1.2 以八度半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横向) | 第49-50页 |
| 5.1.3 以九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横向) | 第50-52页 |
| 5.2 ACSM 法 | 第52-54页 |
| 5.2.1 以八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横向) | 第52-53页 |
| 5.2.2 以八度半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横向) | 第53-54页 |
| 5.2.3 以九度Elcentro 波作为地震输入(横向) | 第54页 |
| 5.3 横向地震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54-61页 |
| 5.3.1 目标位移的比较 | 第54-59页 |
| 5.3.2 塑性铰分布的比较 | 第59-6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6.1 结论 | 第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