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4-29页 |
0.1 概述 | 第14-19页 |
0.1.1 抗菌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0.1.2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0.1.3 对正常的真核细胞无作用的原因 | 第19页 |
0.2 蛙科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0.2.1 主要特征与近来发现的抗菌肽 | 第19-20页 |
0.2.2 抗菌活性和其他的生物学活性 | 第20-21页 |
0.2.3 抗菌肽运输机制和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0.3 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优化策略 | 第22-27页 |
0.3.1 遗传因素 | 第22-26页 |
0.3.2 培养条件的影响 | 第26-27页 |
0.3.3 重组菌株及目的蛋白的检测分析 | 第27页 |
0.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第1章 抗菌肽dybowskin-2CAMa密码子优化及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42页 |
1.1 引言 | 第29-30页 |
1.2 材料 | 第30-31页 |
1.2.1 菌种和载体 | 第30页 |
1.2.2 工具酶与生化试剂 | 第30页 |
1.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0页 |
1.2.4 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31页 |
1.3 方法 | 第31-37页 |
1.3.1 实验思路 | 第31-32页 |
1.3.2 引物设计 | 第32-33页 |
1.3.3 SOE-PCR 法扩增dybowskin-2CAMa 成熟肽序列 | 第33-34页 |
1.3.4 重组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7页 |
1.3.5 阳性重组质粒的测序与分析 | 第37页 |
1.4 结果 | 第37-40页 |
1.4.1 dybowskin-2CAMa 成熟肽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37页 |
1.4.2 dybowskin-2CAMa 及pPICZα-A 的酶切结果 | 第37-38页 |
1.4.3 阳性重组质粒的PCR 筛选结果 | 第38-39页 |
1.4.4 阳性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 | 第39-40页 |
1.5 讨论 | 第40-42页 |
第2章 抗菌肽dybowskin-2CAM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发酵液上清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42-56页 |
2.1 引言 | 第42页 |
2.2 材料 | 第42-44页 |
2.2.1 实验菌种 | 第42页 |
2.2.2 工具酶与生化试剂 | 第42页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2-43页 |
2.2.4 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43-44页 |
2.3 方法 | 第44-49页 |
2.3.1 转化酵母菌的线性质粒制备 | 第44页 |
2.3.2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4-45页 |
2.3.3 线性化质粒转化毕赤酵母X33 | 第45页 |
2.3.4 高拷贝转化子的筛选 | 第45-46页 |
2.3.5 酵母转化子的鉴定 | 第46-47页 |
2.3.6 阳性转化子的诱导表达 | 第47页 |
2.3.7 目的基因的mRNA 水平的检测 | 第47-48页 |
2.3.8 Trincin-SDS-PAGE 对重组蛋白表达时间的优化 | 第48-49页 |
2.3.9 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49页 |
2.4 结果 | 第49-54页 |
2.4.1 重组质粒线性化结果 | 第49-50页 |
2.4.2 高拷贝酵母转化子的筛选及鉴定 | 第50-51页 |
2.4.3 阳性转化子mRNA 水平 | 第51-52页 |
2.4.4 Trincin-SDS-PAGE 对重组蛋白表达时间的优化 | 第52-53页 |
2.4.5 表达产物抑菌活性检测 | 第53-54页 |
2.5 讨论 | 第54-56页 |
第3章 抗菌肽dybowskin-2CAMa的初步分离纯化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第56-72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材料 | 第56-57页 |
3.2.1 实验菌种 | 第56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56-57页 |
3.2.4 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57页 |
3.3 方法 | 第57-62页 |
3.3.1 高拷贝重组酵母菌X33 工业盐FM21 培养基摇瓶诱导表达 | 第57-58页 |
3.3.2 发酵液上清的处理 | 第58页 |
3.3.3 发酵液中蛋白含量测定 | 第58页 |
3.3.4 抗菌肽dybowskin-2CAMa 发酵液的初步分离纯化 | 第58-60页 |
3.3.5 纯化粗品的质谱分析 | 第60页 |
3.3.6 抗菌肽dybowskin-2CAMa 的体外抗菌活性鉴定 | 第60页 |
3.3.7 抗菌肽dybowskin-2CAMa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 第60-62页 |
3.4 结果 | 第62-69页 |
3.4.1 工业盐培养基FM21 诱导发酵结果 | 第62页 |
3.4.2 发酵液中蛋白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3.4.3 抗菌肽dybowskin-2CAMa 发酵液的初步分离纯化的结果 | 第63-64页 |
3.4.4 纯化粗品的质谱分析的结果 | 第64页 |
3.4.5 抗菌肽 dybowskin-2CAMa 的体外抗菌活性鉴定的结果 | 第64-68页 |
3.4.6 抗菌肽 dybowskin-2CAMa 的 MIC 测定结果 | 第68-69页 |
3.4.7 抗菌肽 dybowskin-2CAMa 溶血活性结果 | 第69页 |
3.5 讨论 | 第69-72页 |
第4章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