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水资源税的一般问题 | 第11-18页 |
1.1 水资源税的内涵 | 第11-14页 |
1.1.1 水费与水资源费 | 第11页 |
1.1.2 水资源费与水资源税 | 第11-12页 |
1.1.3 污水处理费与水资源税 | 第12-13页 |
1.1.4 水资源税的内涵 | 第13-14页 |
1.2 水资源税的特征 | 第14-16页 |
1.2.1 相对强制性 | 第14-15页 |
1.2.2 法定征收性 | 第15页 |
1.2.3 非等价受益性 | 第15-16页 |
1.3 水资源税的性质 | 第16-17页 |
1.4 水资源税的构成 | 第17-18页 |
第2章 水资源税立法背景及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8-29页 |
2.1 水资源税立法背景 | 第18-20页 |
2.2 水资源税立法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2.2.1 水资源税立法是我国“费改税”的重要举措 | 第20-21页 |
2.2.2 水资源税立法可进一步明确水价的构成 | 第21页 |
2.2.3 水资源税立法体现了税收法定原则 | 第21-22页 |
2.2.4 水资源税立法是我国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手段 | 第22-23页 |
2.3 水资源税立法的可行性 | 第23-29页 |
2.3.1 税源基础 | 第23页 |
2.3.2 制度基础 | 第23-26页 |
2.3.3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第3章 我国水资源税立法的构想 | 第29-40页 |
3.1 水资源税立法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1页 |
3.1.1 分类式阶梯原则 | 第29页 |
3.1.2 合理分配原则 | 第29-30页 |
3.1.3 公众参与原则 | 第30页 |
3.1.4 协调配合原则 | 第30-31页 |
3.2 水资源税立法的功能定位 | 第31-32页 |
3.3 我国水资源税立法的模式选择 | 第32-35页 |
3.3.1 单独的立法模式 | 第32-33页 |
3.3.2 综合的立法模式 | 第33-34页 |
3.3.3 我国水资源税的立法模式 | 第34-35页 |
3.4 水资源税立法的具体构想 | 第35-40页 |
3.4.1 税收主体 | 第35-36页 |
3.4.2 课税对象和税基 | 第36页 |
3.4.3 税率的选择 | 第36-37页 |
3.4.4 税收优惠和纳税环节 | 第37-38页 |
3.4.5 征收管理 | 第38页 |
3.4.6 水资源税与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的过渡协调问题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