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风险的成因及其规避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3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4 研究基本思路 | 第13-15页 |
第1章 技术风险的内涵及其危害 | 第15-24页 |
1.1 风险及其特征 | 第15-16页 |
1.1.1 风险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风险的特征 | 第15-16页 |
1.1.3 风险的种类 | 第16页 |
1.2 技术风险 | 第16-19页 |
1.2.1 技术风险的定义 | 第16页 |
1.2.2 技术风险的类别 | 第16-17页 |
1.2.3 技术风险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7-18页 |
1.2.4 技术风险的特征 | 第18-19页 |
1.3 技术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 | 第19-24页 |
1.3.1 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 | 第19-21页 |
1.3.2 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 第21-23页 |
1.3.3 危及社会稳定 | 第23-24页 |
第2章 技术风险的成因 | 第24-34页 |
2.1 技术层面的成因 | 第24-27页 |
2.1.1 技术主体认识的非至上性 | 第24-25页 |
2.1.2 科学理性的僭越 | 第25-26页 |
2.1.3 技术本身不确定性 | 第26-27页 |
2.2 社会层面的成因 | 第27-30页 |
2.2.1 技术不当的经济选择 | 第27-28页 |
2.2.2 技术的政治化倾向 | 第28-30页 |
2.3 文化层面的成因 | 第30-33页 |
2.3.1 传统伦理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2.3.2 技术风险意识缺乏 | 第31-32页 |
2.3.3 技术风险责任意识缺乏 | 第32-33页 |
2.4 自然环境层面成因 | 第33-34页 |
2.4.1 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因素 | 第33页 |
2.4.2 诱发性自然环境因素 | 第33-34页 |
第3章 规避技术风险的对策 | 第34-44页 |
3.1 强化技术风险意识是前提 | 第34-35页 |
3.1.1 强化技术主体的风险意识 | 第34-35页 |
3.1.2 强化社会各界的技术风险意识 | 第35页 |
3.2 完善技术是手段 | 第35-39页 |
3.2.1 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 第36页 |
3.2.2 促进技术的绿色化和人性化转向 | 第36-39页 |
3.3 加强技术风险的社会控制是关键 | 第39-42页 |
3.3.1 完善技术风险的社会控制体系 | 第39-41页 |
3.3.2 建立社会公众舆论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3.4 加强法律、法规的控制 | 第42-44页 |
3.4.1 法律、法规对技术的规范作用 | 第42-43页 |
3.4.2 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