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岩溶勘察技术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岩溶注浆加固效果检测国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 本文工作基础第22-23页
第2章 试验区工程背景及检测方法第23-30页
    2.1 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段工程背景第23-25页
        2.1.1 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段工程概况第23页
        2.1.2 岩溶路基段工程地质环境第23-25页
    2.2 试验区的选择及岩溶路基地质模型第25-27页
        2.2.1 试验区选择依据及分区第25页
        2.2.2 试验区地质特征及概化模型第25-27页
    2.3 检测方法的选择第27-29页
        2.3.1 注浆加固目的及检测深度第27-28页
        2.3.2 检测方法选择第28-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电阻率法注浆效果检测的理论研究第30-48页
    3.1 电阻率法注浆效果检测的理论基础第30-33页
        3.1.1 测试原理、设备及方法第30-31页
        3.1.2 基本对象的物性参数第31-33页
    3.2 电阻率法注浆效果检测的室内模型试验第33-38页
        3.2.1 模型设计与制作第33-35页
        3.2.2 试验的内容及步骤第35-36页
        3.2.3 裂隙岩体注浆测试结果及分析第36-37页
        3.2.4 溶洞注浆测试结果及分析第37-38页
    3.3 电阻率法注浆效果检测的数值模拟第38-47页
        3.3.1 数值模型设计第38-39页
        3.3.2 装置参数与测试深度的关系研究第39-41页
        3.3.3 覆盖层厚度对探测精度的影响分析第41-44页
        3.3.4 地下水对探测精度的影响第44页
        3.3.5 岩溶模型注浆效果检测研究第44-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电阻率法注浆效果检测的现场试验第48-65页
    4.1 试验方案及布置第48-49页
        4.1.1 试验装置设置第48页
        4.1.2 现场测试布置第48页
        4.1.3 合理测试时间研究第48-49页
    4.2 注浆前后测试结果第49-55页
        4.2.1 粘土覆盖层溶洞灰岩地层类型第49-50页
        4.2.2 含砂卵石覆盖层裂隙灰岩地层类型第50-51页
        4.2.3 粘土覆盖层裂隙灰岩地层类型第51-52页
        4.2.4 检测结果分析第52-55页
    4.3 测试结果的反演分析第55-63页
    4.4 关于检测标准的讨论第63-64页
    4.5 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瞬态面波注浆效果检测的理论研究第65-82页
    5.1 瞬态面波注浆效果检测的理论基础第65-67页
        5.1.1 瞬态面波法及检测物理背景第65页
        5.1.2 理论频散曲线及其在检测中的意义第65-66页
        5.1.3 基本对象的物性参数测试第66-67页
    5.2 注浆效果检测的室内模型波速测试试验第67-70页
        5.2.1 试验的内容及步骤第67-69页
        5.2.2 裂隙岩体注浆测试结果及分析第69-70页
        5.2.3 溶洞注浆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0页
    5.3 瞬态面波注浆效果检测的数值模拟第70-80页
        5.3.1 瞬态面波数值模拟技术第70-73页
        5.3.2 瞬态面波仪器布置方法数值模拟研究第73-77页
        5.3.3 覆盖层厚度对瞬态面波法测量影响数值模拟研究第77-78页
        5.3.4 裂隙基岩注浆效果数值模拟研究第78-79页
        5.3.5 溶洞溶穴注浆效果数值模拟研究第79-80页
    5.4 小结第80-82页
第6章 瞬态面波注浆效果检测的现场试验第82-96页
    6.1 试验方案及布置第82-83页
        6.1.1 注浆检测试验方案第82页
        6.1.2 仪器布置及参数选取第82-83页
    6.2 注浆后的检测时间研究第83-84页
    6.3 注浆前后测试结果分析第84-88页
        6.3.1 上覆粘土层下部完整石灰岩层剖面注浆前后测试结果第84-86页
        6.3.2 上覆粘土层下部溶洞发育剖面注浆前后测试结果第86-87页
        6.3.3 上覆卵石土层下部完整石灰岩层剖面注浆前后测试结果第87-88页
    6.4 瞬态面波注浆效果检测标准的提出第88-95页
        6.4.1 溶洞波速统计分析第88-90页
        6.4.2 岩体波速统计分析第90-91页
        6.4.3 土体波速统计分析第91-93页
        6.4.4 检测评判标准第93页
        6.4.5 检测评判标准验证第93-95页
    6.5 小结第95-96页
第7章 压水试验注浆效果检测的试验研究第96-111页
    7.1 压水试验注浆效果检测的室内模型试验第96-107页
        7.1.1 模型设计第96-99页
        7.1.2 试验结果第99-102页
        7.1.3 试验结果分析第102-104页
        7.1.4 裂隙分布与组合特征的影响第104页
        7.1.5 裂隙长度与粗糙度的影响第104-106页
        7.1.6 裂隙开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7.2 压水试验注浆效果检测的现场试验第107-110页
        7.2.1 试验测试点情况及现场试验方法第107页
        7.2.2 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第107-110页
    7.3 压水试验检测标准的建立第110页
    7.4 小结第110-111页
第8章 关于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综合检测的讨论第111-117页
    8.1 其它检测方法试验结果第111-114页
    8.2 各项检测方法的关系及综合运用第114-115页
    8.3 南广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效果综合检测标准的建议方法第115-116页
    8.4 小结第116-117页
结论第117-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umb分子在肠粘膜屏障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危险品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博弈分析及减灾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