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 第11页 |
1.1.3 Ad hoc 网络的接入问题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篇章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无线接入技术及相关数学方法 | 第14-26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802.11 标准 | 第14-19页 |
2.2.1 协议综述 | 第14页 |
2.2.2 载波监听/碰撞避免 | 第14-15页 |
2.2.3 分布式协调功能 | 第15-16页 |
2.2.4 无线局域网中的能耗问题 | 第16-19页 |
2.2.5 无线 Ad hoc 网络特点 | 第19页 |
2.3 无线信道 | 第19-21页 |
2.3.1 多径效应 | 第19-20页 |
2.3.2 信道模型 | 第20-21页 |
2.4 最优停止原理 | 第21-22页 |
2.4.1 最优停止准则的存在性 | 第21页 |
2.4.2 最优化原理以及最优化方程 | 第21-22页 |
2.5 博弈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5.1 博弈问题的定义 | 第22-23页 |
2.5.2 博弈问题的分类 | 第23页 |
2.5.3 Nash 均衡 | 第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6页 |
第三章 WLAN 随机接入 AP 过程中的能量效率 | 第26-44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WLAN 随机接入模型 | 第26-30页 |
3.2.1 WLAN 随机接入系统模型 | 第26-29页 |
3.2.2 WLAN 随机接入能量模型 | 第29-30页 |
3.3 WLAN 随机接入能量效用最优化 | 第30-36页 |
3.3.1 能量效用的定义 | 第30-31页 |
3.3.2 最优停止准则以及功率控制机制 | 第31-34页 |
3.3.3 二分法求解最优能量效应 | 第34-35页 |
3.3.4 能量效率和吞吐量的关系 | 第35-36页 |
3.4 仿真及相关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3.4.1 参数设置 | 第36-37页 |
3.4.2 二分法仿真 | 第37页 |
3.4.3 能量效率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 | 第37-39页 |
3.4.4 能效驱动的随机接入方案的公平性 | 第39-41页 |
3.4.5 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无线 AD HOC 网络接入的能量效率 | 第44-60页 |
4.1 概述 | 第44-45页 |
4.2 AD HOC 网络中的接入问题 | 第45-47页 |
4.2.1 Ad hoc 网络中接入问题的系统模型 | 第45-47页 |
4.2.2 Ad hoc 网络中接入问题的能量模型 | 第47页 |
4.3 合作式博弈 | 第47-52页 |
4.3.1 最优停止原理 | 第48-51页 |
4.3.2 能量效率与吞吐量的一致性讨论 | 第51-52页 |
4.4 非合作博弈 | 第52-53页 |
4.4.1 非合作博弈问题的建立 | 第52页 |
4.4.2 Nash 均衡点的迭代求解算法 | 第52-53页 |
4.5 仿真及相关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4.5.1 合作博弈的数据结果 | 第54-58页 |
4.5.2 非合作博弈的数据结果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 | 第66-67页 |
附录二 英文缩略语表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