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应用植物学(经济植物学)论文

莱茵衣藻放氢过程中氢子的来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选题依据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7页
        1.3.1 对厌氧环境的研究第12-15页
        1.3.2 利用基因工程的产氢研究第15-16页
        1.3.3 光化学平衡研究第16-17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7-20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4.2 研究的内容及方案第18-20页
第二章 莱茵衣藻的培养第20-24页
    2.1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第20-23页
        2.1.1 仪器与设备第20-21页
        2.1.2 研究藻种的培养基及方法第21-22页
        2.1.3 接种培养方法第22页
        2.1.4 莱茵衣藻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密度以及OD值测量第22-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有机酸监测第24-35页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5-26页
        3.1.1 实验材料和培养基选择第25-26页
        3.1.2 实验方法第26页
    3.2 实验仪器第26页
    3.3 实验结果第26-29页
        3.3.1 生长阶段第26-28页
        3.3.2 缺硫阶段第28-29页
    3.4 相关性分析第29-33页
        3.4.1 缺硫时期甲酸与乙酸的相关性第29-31页
        3.4.2 缺硫时期OD_(700)与甲酸的相关关系第31-33页
    3.5 结论第33-35页
第四章 重水驯化莱茵衣藻第35-44页
    4.1 实验方法第35页
    4.2 实验仪器第35-36页
    4.3 实验结果第36-42页
        4.3.1 OD测试结果第36-37页
        4.3.2 低温荧光发射光谱第37-39页
        4.3.3 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第39-41页
        4.3.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吸收光谱第41-42页
        4.3.5 形态学变化第42页
    4.4 结论第42-4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7页
    5.1 成果总结第44-45页
    5.2 研究拓展第45-46页
        5.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第45页
        5.2.2 实验目的和内容第45页
        5.2.3 实验预期结果第45-46页
    5.3 研究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葡萄糖苷酶bgl的生化特性与催化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电极材料对聚偏氟—三氟乙烯有机铁电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