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海造地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围海造地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我国围海造地的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一、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围海晒盐 | 第9页 |
二、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农垦 | 第9-10页 |
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水产养殖 | 第10页 |
四、21世纪初至今:港口、工业和城镇发展 | 第10页 |
第二节 围海造地的外部性分析 | 第10-15页 |
一、围海造地的正外部性 | 第11-12页 |
二、围海造地的负外部性 | 第12-14页 |
三、结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围海造地法律规制的制度安排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我国围海造地的主要法规概述 | 第15-17页 |
一、基本法律 | 第15-17页 |
二、行政法规和规章 | 第17页 |
第二节 围海造地的审批制度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规制围海造地的主要制度 | 第19-23页 |
一、围海造地计划管理制度 | 第19页 |
二、海域使用论证制度 | 第19-20页 |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20-21页 |
四、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围海造地法律规制的国际经验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国外围海造地实践的历史变迁 | 第23-25页 |
一、荷兰 | 第23页 |
二、日本 | 第23-24页 |
三、韩国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国外围海造地法律规制 | 第25-30页 |
一、建立有效地海洋管理协调机构 | 第25-26页 |
二、制定海岸带管理或围海造地规制专门性立法 | 第26-27页 |
三、注重围海造地的总体规划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围海造地法律制度评述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围海造地管理政策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 第30-33页 |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 第30页 |
二、缺少综合的围海造地规划 | 第30-31页 |
三、公众参与不足 | 第31-32页 |
四、缺乏生态补偿机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立法存在矛盾之处 | 第33-37页 |
一、围海造地政策不一致 | 第33-34页 |
二、海域使用权变为土地使用权问题上立法冲突 | 第34-37页 |
第三节 现有政策落实困难 | 第37-39页 |
第四节 处罚威慑力不强 | 第39-43页 |
一、“恢复海域原状”难以执行 | 第39-40页 |
二、罚款标准模糊且数额过低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围海造地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43-46页 |
第一节 建立协调机构,完善填海造地的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一、建立有效的围海造地协调机构 | 第43页 |
二、制定围海造地特别法,解决法律间冲突 | 第43页 |
三、建立填海红线制度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完善围海造地法律规制的制度基础 | 第44-46页 |
一、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 第44页 |
二、完善海域使用论证制度 | 第44-45页 |
三、加强围海造地项目的监管与评价 | 第45页 |
四、完善填海补偿制度 | 第45页 |
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