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31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15-2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三) 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5-2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29-31页 |
(一)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 第29页 |
(二)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 | 第29-30页 |
(三) 本课题的研究创新点 | 第30-31页 |
第一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外民俗文化变迁 | 第31-61页 |
第一节 史无前例的现代化“城长” | 第31-38页 |
一、城市化 | 第31-34页 |
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三、文化对城市化的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孤岛”——城中村 | 第38-49页 |
一、城市化过快的产物“城中村” | 第39-42页 |
二、“城中村”的文化特质 | 第42-45页 |
三、城中村改造的三种阶段 | 第45-47页 |
四、城中村不同阶段的文化差异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变迁 | 第49-61页 |
一、国外城市化发展中的民俗文化变迁及保护——以美国为例 | 第49-52页 |
二、国内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变迁及保护 | 第52-55页 |
三、生产性保护与保护性开发的提出 | 第55-61页 |
第二章 舞龙:变迁的传统民俗 | 第61-77页 |
第一节 中国舞龙的文化变迁 | 第61-70页 |
一、从官方向民间的主体变迁 | 第61-64页 |
二、从单一向多样的形态变迁 | 第64-66页 |
三、从娱神向娱人的功能变迁 | 第66-70页 |
第二节 武汉高龙的文化习俗 | 第70-77页 |
一、武汉高龙 | 第71-74页 |
二、高龙的基本特征 | 第74-77页 |
第三章 都市的村庄与迷茫的传统 | 第77-109页 |
第一节 陈家湾:一个等待改造的“城中村” | 第77-87页 |
一、陈家湾初印象 | 第77-79页 |
二、陈家湾的地理空间 | 第79-80页 |
三、陈家湾的历史 | 第80-82页 |
四、陈家湾的经济 | 第82-85页 |
五、陈家湾的社会群体 | 第85-87页 |
第二节 陈家湾的舞高龙 | 第87-102页 |
一、陈家湾的高龙 | 第87-88页 |
二、陈家湾高龙的形态 | 第88-90页 |
三、陈家湾舞高龙的仪式 | 第90-93页 |
四、陈家湾舞高龙的文化特点 | 第93-102页 |
第三节 遗留的村庄与延续的传统 | 第102-109页 |
一、“城中村”为城市保留了民俗传统 | 第103-104页 |
二、传统民俗是“城中村”的文化根脉 | 第104-106页 |
三、“城中村”陈家湾的民俗困境 | 第106-109页 |
第四章 消失的村落与坚守的传统 | 第109-141页 |
第一节 李家堤:一个改造中的“城中村” | 第109-115页 |
一、走进李家堤 | 第109-110页 |
二、李家堤的地理空间 | 第110-112页 |
三、李家堤的历史源流 | 第112-114页 |
四、李家堤的经济特色 | 第114-115页 |
五、李家堤的社会群体 | 第115页 |
第二节 李家堤的舞高龙 | 第115-133页 |
一、李家堤的高龙 | 第115-117页 |
二、李家堤高龙的形态 | 第117-120页 |
三、李家堤舞高龙的仪式 | 第120-126页 |
四、李家堤舞高龙的文化特色 | 第126-133页 |
第三节 城中村改造与民俗的裂变 | 第133-141页 |
一、“城中村”改造引发民俗变迁 | 第133-136页 |
二、“城中村”改造与民俗文化保护 | 第136-138页 |
三、李家堤的困惑 | 第138-141页 |
第五章 城市新社区与民俗新形态 | 第141-171页 |
第一节 江欣苑:一个村改社的典范 | 第141-145页 |
一、走进江欣苑 | 第141-144页 |
二、江欣苑的地理空间 | 第144页 |
三、江欣苑的社区经济 | 第144-145页 |
四、江欣苑的社会群体 | 第145页 |
第二节 江欣苑社区的舞高龙 | 第145-156页 |
一、江欣苑社区的高龙 | 第145-148页 |
二、江欣苑社区的高龙形态 | 第148-152页 |
三、江欣苑社区舞高龙仪式 | 第152-154页 |
四、江欣苑社区舞高龙文化特色 | 第154-156页 |
第三节 现代城市社区与传统乡村民俗 | 第156-171页 |
一、文化是城市社区建设之本 | 第156-157页 |
二、传统民俗是城市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57-159页 |
三、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江欣苑”经验 | 第159-171页 |
第六章 未来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变迁路径研究 | 第171-185页 |
第一节 传统民俗文化三种发展态势分析 | 第171-177页 |
一、乡村社区的文化特殊性 | 第171-174页 |
二、三个案例社区民俗文化影响因素比较 | 第174-176页 |
三、三个案例社区民俗文化态势图 | 第176-177页 |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民俗文化变迁路径研究 | 第177-185页 |
一、提升政府机构的文化建设执行力 | 第177-179页 |
二、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 | 第179-180页 |
三、注重民俗文化主体意识的培养 | 第180-181页 |
四、正确对待民俗文化变迁中的保护与开发关系 | 第181-182页 |
五、加强民俗文化与数字科技的融合 | 第182-183页 |
六、民俗文化与社区建设协同发展 | 第183-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7页 |
附录 | 第197-206页 |
一、“武汉市卓刀泉街城市文化发展”调查问卷(商户卷) | 第197-200页 |
二、“武汉市卓刀泉街城市文化发展”调查问卷(居民卷) | 第200-203页 |
三、“武汉市卓刀泉街城市文化发展”调查问卷(租户卷) | 第203-2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06-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