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天然及改性赤玉土吸附去除水溶液中六价铬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3页
    1.1 铬污染现状及危害第12-17页
        1.1.1 铬的性质及形态分布第12-14页
        1.1.2 Cr(VI)的污染现状第14-15页
        1.1.3 Cr(VI)的危害第15-16页
        1.1.4 Cr(VI)的规范与标准第16-17页
    1.2 Cr(VI)污染修复技术第17-22页
        1.2.1 化学沉淀法第17-18页
        1.2.2 离子交换法第18页
        1.2.3 电化学法第18-19页
        1.2.4 膜分离法第19页
        1.2.5 生物法第19-21页
        1.2.6 吸附法第21-22页
    1.3 吸附法处理含 Cr(VI)废水研究进展第22-29页
        1.3.1 天然矿物质第23-24页
        1.3.2 农林废弃物第24-25页
        1.3.3 聚合物第25-26页
        1.3.4 炭质吸附剂第26-27页
        1.3.5 目前吸附法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30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0-33页
        1.5.1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5.2 创新点第31-32页
        1.5.3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2章 天然赤玉土去除水溶液中 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3-61页
    2.1 前言第33页
    2.2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33-42页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33-35页
        2.2.2 实验仪器第35页
        2.2.3 材料表征第35-38页
        2.2.4 分析方法第38-41页
        2.2.5 实验方法第41-4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9页
        2.3.1 日本各类粘土矿物吸附 Cr(VI)的性能比较第42-44页
        2.3.2 天然赤玉土表征分析第44-46页
        2.3.3 吸附时间对 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2.3.4 溶液初始 pH 对 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7-50页
        2.3.5 吸附剂投加量对 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2.3.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51-54页
        2.3.7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4-56页
        2.3.8 吸附机理探讨第56-58页
        2.3.9 与其他粘土矿物吸附剂的比较第58-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酸活化赤玉土对水溶液中 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第61-89页
    3.1 前言第61-62页
    3.2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62-66页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62-63页
        3.2.2 实验仪器第63页
        3.2.3 实验方法第63-66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6-87页
        3.3.1 最佳酸改性条件的确定第66-69页
            3.3.1.1 最佳改性酸种类的确定第66-67页
            3.3.1.2 最佳改性酸浓度的确定第67-68页
            3.3.1.3 最佳 V/m 值的确定第68-69页
        3.3.2 CMAC 结构表征第69-72页
        3.3.3 溶液初始 pH 对 CMAC 吸附 Cr(VI)性能的影响第72-75页
        3.3.4 吸附时间对 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第75-79页
        3.3.5 溶液初始 Cr(VI)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第79-81页
        3.3.6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第81-83页
        3.3.7 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第83-86页
        3.3.8 脱附实验第86-87页
    3.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4章 Fe 改性赤玉土吸附 Cr(VI)的过程优化、性能评价及机理探讨研究第89-110页
    4.1 前言第89-90页
    4.2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90-93页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90页
        4.2.2 实验仪器第90页
        4.2.3 实验方法第90-93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3-107页
        4.3.1 最佳无机盐改性条件的确定第93-94页
        4.3.2 析因设计实验第94-98页
        4.3.3 吸附时间对 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第98-100页
        4.3.4 溶液初始 Cr(VI)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第100-102页
        4.3.5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第102-103页
        4.3.6 热动力学研究第103-104页
        4.3.7 吸附机理的研究第104-107页
        4.3.8 实际工业废水应用第107页
    4.4 本章小结第107-11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3页
    5.1 结论第110-112页
    5.2 展望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7页
附录第127-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季冻区典型路面结构研究
下一篇:准晶增强Mg-Zn-Y合金的塑性加工及组织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