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

基于扎根理论的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及其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理论背景第12-13页
        1.1.2 实践背景第13页
    1.2 问题提出第13-14页
        1.2.1 如何构建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第14页
        1.2.2 如何揭示协同创新机制中构成要素间关系第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第15-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3 研究思路第16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8-26页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第18页
    2.2 知识联盟相关文献综述第18-20页
        2.2.1 知识联盟的概念第18-19页
        2.2.2 知识联盟的特征第19-20页
        2.2.3 知识联盟知识共享和转移综述第20页
    2.3 协同创新相关文献综述第20-24页
        2.3.1 协同创新的概念及特征综述第20-21页
        2.3.2 协同创新机制综述第21-22页
        2.3.3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综述第22-24页
    2.4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的总结第24-25页
        2.4.1 主要贡献第24页
        2.4.2 不足之处第24页
        2.4.3 已有研究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启示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文章相关的理论基础第26-38页
    3.1 知识联盟的相关理论第26-29页
        3.1.1 知识联盟的产生第26-27页
        3.1.2 知识联盟的内涵及特征第27-28页
        3.1.3 知识联盟的组织方式第28-29页
    3.2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相关理论第29-32页
        3.2.1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内涵第29-30页
        3.2.2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特征第30-31页
        3.2.3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类型第31-32页
    3.3 扎根理论第32-35页
        3.3.1 扎根理论定义及特点第32-33页
        3.3.2 扎根理论内容及研究过程第33-35页
        3.3.3 扎根理论的效度第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4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第38-52页
    4.1 研究设计第38-40页
        4.1.1 研究方法选择第38-39页
        4.1.2 数据收集第39页
        4.1.3 理论抽样第39-40页
    4.2 数据分析第40-45页
        4.2.1 开放性编码第40-41页
        4.2.2 主轴编码第41页
        4.2.3 选择性编码第41-44页
        4.2.4 理论饱和度检验第44-45页
    4.3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构成第45-50页
        4.3.1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第45-47页
        4.3.2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第47-48页
        4.3.3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扩散机制第48-49页
        4.3.4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的实证分析第52-70页
    5.1 研究设计第52-55页
        5.1.1 变量设计及假设提出第52-54页
        5.1.2 问卷设计第54页
        5.1.3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第54-55页
    5.2 样本数据分析第55-58页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第55-57页
        5.2.2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57-58页
    5.3 数据分析第58-65页
        5.3.1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数据分析第58-62页
        5.3.2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数据分析第62-63页
        5.3.3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扩散机制的数据分析第63页
        5.3.4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的数据分析第63-65页
    5.4 模型构建第65-68页
        5.4.1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模型构建第65-66页
        5.4.2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模型构建第66-67页
        5.4.3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扩散机制模型构建第67页
        5.4.4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模型构建第67-68页
        5.4.5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模型构建第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6章 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的对策与建议第70-76页
    6.1 基于动力机制的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对策与建议第70-71页
        6.1.1 明确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战略目标第70页
        6.1.2 加强技术知识的积累第70-71页
    6.2 基于运行机制的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对策与建议第71页
        6.2.1 搭建技术信息网络平台第71页
        6.2.2 加强知识主体间的信任第71页
    6.3 基于扩散机制的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对策与建议第71-72页
        6.3.1 扩散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第71-72页
        6.3.2 营造良好的扩散环境第72页
    6.4 基于保障机制的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对策与建议第72-74页
        6.4.1 建立协同创新组织管理知识联盟第72-73页
        6.4.2 加强人员、技术和资金的投入第73页
        6.4.3 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第73页
        6.4.4 加强创新文化和知识共享文化建设第73-74页
    6.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6-80页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76页
    7.2 本文的研究局限第76-77页
    7.3 未来的研究工作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致谢第88-90页
附录第90-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2-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薄带连铸取向硅钢组织、织构及抑制剂演变研究
下一篇: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及其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