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燃煤锅炉论文

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第13-15页
        1.2.1 颗粒拟流体模型第13-14页
        1.2.2 颗粒轨道模型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3.1 流化床内颗粒混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2 流化床内颗粒旋转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3 流化床内颗粒分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2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22-24页
第2章 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第24-34页
    2.1 固相离散单元法的原理以及碰撞力学模型第24-28页
        2.1.1 流化床内颗粒的受力分析第24-25页
        2.1.2 颗粒间的碰撞力第25-26页
        2.1.3 气体对颗粒的曳力第26-27页
        2.1.4 颗粒的运动方程第27-28页
    2.2 气相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原理第28-31页
    2.3 气固两相间的耦合第31-33页
        2.3.1 颗粒对气体的体积作用力第31-32页
        2.3.2 气固两相间的数据传递过程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流化床内颗粒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第34-42页
    3.1 模拟对象及模拟过程第34页
    3.2 模拟结果第34-39页
        3.2.1 轴向混合和径向混合过程序列图第34-36页
        3.2.2 气体速度分布第36-37页
        3.2.3 颗粒速度分布第37-38页
        3.2.4 颗粒的速度矢量图第38页
        3.2.5 颗粒浓度场第38-39页
    3.3 颗粒混合程度的定量评价第39-41页
        3.3.1 颗粒特征浓度的定义第39-40页
        3.3.2 颗粒混合程度的定量评价结果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流化床内颗粒旋转特性的数值模拟第42-50页
    4.1 模拟方法第42页
    4.2 模拟结果第42-49页
        4.2.1 流化过程图第42-44页
        4.2.2 颗粒速度分布第44-45页
        4.2.3 气体速度分布第45页
        4.2.4 颗粒浓度分布第45-46页
        4.2.5 床层平均空隙率随床高变化趋势第46页
        4.2.6 颗粒碰撞次数分布第46-47页
        4.2.7 颗粒转速分布第47-48页
        4.2.8 不同密度的颗粒转速随床高的变化趋势第48页
        4.2.9 不同直径的颗粒转速随床高的变化趋势第48-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流化床内颗粒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第50-62页
    5.1 不同密度颗粒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第50-56页
        5.1.1 颗粒的密度分布第50-51页
        5.1.2 不同密度颗粒的流化过程图第51-52页
        5.1.3 气体速度分布第52-53页
        5.1.4 不同密度颗粒的速度分布第53页
        5.1.5 床内不同密度颗粒的体积分数沿床高的分布第53-55页
        5.1.6 不同密度颗粒的分离率第55-56页
    5.2 不同粒径颗粒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第56-61页
        5.2.1 颗粒的粒径分布第56-57页
        5.2.2 不同粒径颗粒的流化过程图第57-58页
        5.2.3 气体速度分布第58页
        5.2.4 不同粒径颗粒的速度分布第58-59页
        5.2.5 不同粒径颗粒沿床高的分布第59-61页
    5.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系统的建立及其在基因多态性和突变检测方面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零售银行网点销售业务的转型研究--基于中信银行成都分行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