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震后桥梁结构的时域损伤识别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引言第12-13页
   ·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第13-18页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概述第13-14页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概念和主要方法第14-16页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第17-18页
   ·目前桥梁损伤识别研究所存在的难点第18-19页
   ·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第19-21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基于动力指纹和时域分析的损伤识别理论第23-29页
   ·基于动力指纹的损伤识别概述第23-24页
   ·时域分析理论第24-28页
     ·时域分析的基本思想第24-25页
     ·时域损伤识别的主要方法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ARMA模型法的理论和应用第29-55页
   ·ARMA模型法的数学特性第29-41页
     ·ARMA模型的数学描述第29-32页
     ·ARMA模型有关重要函数介绍第32-41页
   ·ARMA模型法的建模过程第41-54页
     ·输入数据的采集第41-42页
     ·时序数据的预处理第42-47页
     ·ARMA模型阶数的估计第47-49页
     ·ARMA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9-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震后损伤识别实例分析第55-78页
   ·数值试验第55-60页
     ·工程背景第55-56页
     ·有限元建模和地震波加载第56-58页
     ·损伤指标的选取和数据导出点的布置第58-60页
   ·数据处理第60-64页
     ·信号的采集和预处理第60-63页
     ·损伤敏感因子的构建第63-64页
   ·损伤识别分析第64-77页
     ·损伤识别的过程第64-65页
     ·单损伤识别第65-73页
     ·单墩多损伤识别第73-74页
     ·双墩多损伤识别第74-76页
     ·识别结果总结与分析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一、总结第78页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5-86页
附录:本文实例分析所用到的主要MATLAB程序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700米主跨悬索桥方案设计及其结构静动力计算分析研究
下一篇: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