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模范殖民地”生成的时空背景 | 第11-14页 |
(一) 德国占领胶澳的目的及方式 | 第11-12页 |
(二) 海军署的“模范殖民地”构想 | 第12-13页 |
(三) “青岛”的由来 | 第13-14页 |
二、德国对胶澳地区社会治理的法律调控 | 第14-24页 |
(一) 城市建设的法律调控 | 第15-16页 |
(二) 公共卫生安全的法律调控 | 第16-20页 |
(三) 人身安全的法律调控 | 第20-21页 |
(四) 环境保护的法律调控 | 第21-23页 |
(五) 社会风气整治的法律调控 | 第23-24页 |
三、社会治理的文化政策 | 第24-33页 |
(一) 德华大学 | 第25-30页 |
(二) 司法运转树立公正、权威的德国形象 | 第30-33页 |
四、影响社会治理法律调控的因素 | 第33-37页 |
(一) 建立“模范殖民地”的理念成为影响社会治理调控的深层原因 | 第33-34页 |
(二) 德国人的性格使然 | 第34-36页 |
(三) 历史法学派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五、法律调控的效果及思考 | 第37-50页 |
(一) 社会效果 | 第37-41页 |
(二) 华人心理变化 | 第41-44页 |
(三) 思考 | 第44-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