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9-1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与方法 | 第12-19页 |
2.1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2.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及核心构成 | 第12-15页 |
2.1.1.1 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 | 第12-13页 |
2.1.1.2 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构成 | 第13-15页 |
2.1.2 六西格玛管理的原则 | 第15-16页 |
2.2 精益生产理论概述 | 第16页 |
2.2.1 精益生产的含义与特点 | 第16页 |
2.2.2 精益生产体系构成与核心思想 | 第16页 |
2.3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3.1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的异同 | 第17页 |
2.3.2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2.3.3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民政工作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 | 第19-32页 |
3.1 民政工作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3.1.1 我国民政工作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3.1.2 H 省民政工作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3.2 民政部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3-24页 |
3.2.1 民政部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必要性 | 第23页 |
3.2.2 民政部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可行性 | 第23-24页 |
3.3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流程 | 第24-32页 |
3.3.1 定义阶段(Define) | 第25-27页 |
3.3.2 测量阶段(Measure) | 第27-28页 |
3.3.3 分析阶段(Analysis) | 第28-29页 |
3.3.4 改进阶段(Improve) | 第29-30页 |
3.3.5 控制阶段(Control)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 DMAIC 模式的市民政局工作改进研究 | 第32-48页 |
4.1 A 市民政局概况 | 第32-33页 |
4.2 项目背景 | 第33-34页 |
4.3 项目实施应用 | 第34-44页 |
4.3.1 界定需求 | 第34-37页 |
4.3.1.1. 识别公众需求 | 第34-36页 |
4.3.1.2 辨别核心流程 | 第36-37页 |
4.3.2 测量数据 | 第37-40页 |
4.3.2.1 收集与整理数据 | 第37页 |
4.3.2.2 流程能力估算 | 第37-40页 |
4.3.3 分析原因 | 第40-41页 |
4.3.3.1 确定缺陷机会 | 第40页 |
4.3.3.2 分析造成缺陷的原因 | 第40-41页 |
4.3.4 流程改进 | 第41-43页 |
4.3.4.1 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 | 第41-43页 |
4.3.4.2 健全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 | 第43页 |
4.3.4.3 加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 第43页 |
4.3.5 总结经验 | 第43-44页 |
4.4 精益六西格玛在民政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第44-48页 |
4.4.1 构建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4.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46页 |
4.4.3 评价集合的确定 | 第46页 |
4.4.4 项目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48页 |
4.4.4.1 单因素评价 | 第46-47页 |
4.4.4.2 多因素评价 | 第47页 |
4.4.4.3 求模糊综合评价值 | 第47-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