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前言 | 第9-14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四、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 五、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 第13页 |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13页 |
| (三)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水资源保护税的基本理论 | 第14-21页 |
| 一、 水资源保护税的内涵及性质 | 第14-15页 |
| (一) 水资源保护税的内涵 | 第14-15页 |
| (二) 水资源保护税的性质 | 第15页 |
| 二、 水资源保护税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 (一)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5-16页 |
| (二) 外部性理论 | 第16-17页 |
| (三) 水资源价值理论 | 第17-18页 |
|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 三、 水资源保护税立法的效应 | 第18-21页 |
| (一) 生态效应 | 第18-19页 |
| (二) 社会效应 | 第19页 |
| (三) 财政效应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1-25页 |
| 一、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3页 |
| (一)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现状迫切需要征收水资源保护税 | 第21-22页 |
| (二) 水资源保护税立法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2页 |
| (三) 水资源保护税立法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费改税”工作 | 第22-23页 |
| 二、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 (一) 税收制度本身具有优越性 | 第23页 |
| (二)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 | 第23-24页 |
| (三)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24页 |
| (四)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征收具有征管基础,税源管理具有可控性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国外水资源保护税立法及其启示 | 第25-37页 |
| 一、 国外水资源保护税立法 | 第25-34页 |
| (一) 荷兰水资源保护税立法 | 第25-28页 |
| (二) 俄罗斯水资源保护税立法 | 第28-30页 |
| (三) 法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 | 第30-32页 |
| (四) 其他国家水资源保护税立法 | 第32-34页 |
| 二、 国外水资源保护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7页 |
| (一) 税制设计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34页 |
| (二) 税收应实行纳税人分类 | 第34-35页 |
| (三) 税收应实行地区差别税率 | 第35页 |
| (四) 税收收入应实行专款专用 | 第35-36页 |
| (五) 应实行税收优惠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我国水资源保护税立法的构想 | 第37-49页 |
| 一、 立法目的 | 第37页 |
| 二、 立法模式 | 第37-38页 |
| 三、 我国征收水资源保护税的税制要素分析 | 第38-49页 |
| (一) 税种 | 第38-39页 |
| (二) 纳税人 | 第39-40页 |
| (三) 征税主体 | 第40-41页 |
| (四) 计税依据 | 第41-43页 |
| (五) 税率 | 第43-45页 |
| (六) 纳税环节、纳税地点 | 第45-46页 |
| (七) 税收优惠 | 第46-47页 |
| (八) 税收的分配与使用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