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1.导论第17-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研究背景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9页
   ·文献综述第19-23页
     ·国外文献第19-20页
     ·国内文献第20-23页
   ·研究思路及拟实现创新第23-25页
     ·研究思路第23-24页
     ·拟实现创新第24-25页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第25-27页
     ·研究框架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2.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基本理论第27-34页
   ·受托经济责任与审计问责制第27-28页
   ·审计问责制的概念及其关系第28-30页
     ·问责与审计问责第28-29页
     ·行政问责制与审计问责制第29-30页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产生背景与演进第30-32页
     ·政府审计问责制产生的背景第30-31页
     ·政府审计问责制演进第31-32页
   ·经济权力异化与审计问责第32-34页
     ·经济权力异化的涵义第32页
     ·经济权力异化的原因第32页
     ·经济权力异化的形式第32-33页
     ·经济权力异化与审计问责第33-34页
3.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构架第34-44页
   ·政府审计问责的目标第34-35页
   ·政府审计问责的内容第35-36页
     ·认定存在错弊第35页
     ·对过失进行纠正第35-36页
     ·进行处理处罚第36页
     ·实施后续审计第36页
   ·政府审计问责的规范第36-39页
     ·《利马宣言》第36-38页
     ·法律第38页
     ·准则第38-39页
     ·制度第39页
   ·政府审计问责的主体第39-40页
   ·政府审计问责的客体第40-42页
   ·政府审计问责的流程第42-44页
     ·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认定第42页
     ·处理处罚阶段第42-43页
     ·改进建议阶段第43-44页
4.政府审计问责制效果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44-52页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效果衡量指标分析第44-46页
   ·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52页
     ·政府审计权限对政府审计问责效果的影响第46-49页
     ·政府审计力量对政府审计问责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审计问责效果的影响第50-52页
5.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效果实证研究第52-63页
   ·文献回顾第52-54页
   ·研究设计第54-57页
     ·研究假设第54-56页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第56-57页
   ·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第57-62页
     ·描述性统计第57-58页
     ·相关系数分析第58-60页
     ·回归分析结果第60-62页
   ·研究结论第62-63页
6.完善政府审计问责制,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第63-75页
   ·发挥审计问责预防功能第64-68页
     ·建立审计问责法律,健全问责规范第64-66页
     ·转变审计模式,创新审计理念第66-67页
     ·补充道德约束,夯实责任意识第67-68页
   ·发挥审计问责揭露功能第68-71页
     ·公开审计结果和问责信息,构筑"阳光"政府第68-69页
     ·完善审计环境,形成问责合力第69-71页
   ·发挥审计问责抵御功能第71-75页
     ·明确问责客体,增强问责针对性第71-72页
     ·扩展问责内容,拓宽问责领域第72-73页
     ·提高审计人员质量,增强问责力量第73-75页
7.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局限性第75-7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75-76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76页
   ·本文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后记第83-84页
致谢第84-86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救灾款物审计体系完善对策探析--基于免疫系统论
下一篇: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