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片上多核共享缓存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插图索引第11-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立题意义第13-15页
        1.1.1 微处理器的发展第13-14页
        1.1.2 立题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缓存的组织管理第15-16页
        1.2.2 进程和线程间干扰第16-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8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8-19页
第2章 片上高速缓存及相关研究工作第19-31页
    2.1 片上高速缓存的组织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9-22页
        2.1.1 高速缓存产生的背景第19-20页
        2.1.2 高速缓存的基本原理第20页
        2.1.3 多核处理器高速缓存组织结构第20-21页
        2.1.4 高速缓存替换策略第21-22页
    2.2 常用的缓存优化方法第22-25页
        2.2.1 降低缓存失效率第22-23页
        2.2.2 减少缓存命中时间第23-24页
        2.2.3 增加访问带宽第24页
        2.2.4 减轻失效代价第24-25页
    2.3 用户程序对于缓存的影响第25-26页
        2.3.1 基于指令特征的方法第25-26页
        2.3.2 基于缓存历史行为第26页
    2.4 系统组件对于缓存的影响第26-28页
        2.4.1 操作系统对缓存的影响第27页
        2.4.2 快表对缓存的影响第27-28页
        2.4.3 预取对缓存的影响第28页
    2.5 多道程序下对于共享缓存干扰的优化第28-30页
        2.5.1 缓存划分技术第28-29页
        2.5.2 其他多道程序环境下的优化方法第29-30页
    2.6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关键线程指导的细粒度 CMP 共享缓存管理第31-42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问题描述第32-33页
        3.2.1 fork-join 并行编程模式下的线程不平衡第32页
        3.2.2 最后一级缓存管理策略第32-33页
        3.2.3 设计目标第33页
    3.3 识别关键线程第33-35页
    3.4 缓存空间分配第35-37页
    3.5 实验与分析第37-41页
        3.5.1 Gem5 模拟器简介第37页
        3.5.2 Benchmark 简介第37-38页
        3.5.3 模拟器关键代码修改第38页
        3.5.4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38-41页
    3.6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关键线程感知的共享缓存管理策略第42-53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问题描述第43-44页
        4.2.1 协作线程第44页
        4.2.2 程序优先级第44页
    4.3 关键线程感知的共享缓存管理策略第44-46页
        4.3.1 共享缓存管理第44-46页
    4.4 算法与硬件实现第46-48页
        4.4.1 算法实现第46-48页
        4.4.2 硬件实现第48页
    4.5 模拟实验及分析第48-52页
        4.5.1 负载组成第49-50页
        4.5.2 实验结果第50-52页
    4.6 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penGL的VxWorks系统反走样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自动开关机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