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信用研究 | 第10-11页 |
1.2.2 保险信用研究 | 第11-13页 |
1.2.3 保险信用管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研究 | 第14-15页 |
1.2.5 研究缺陷 | 第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 第16-19页 |
2 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2.1 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研究 | 第19-20页 |
2.2 我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研究 | 第20-23页 |
2.2.1 我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2 对我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的实际特点研究 | 第20-21页 |
2.2.3 对发展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的意义研究 | 第21-23页 |
3 发达国家、地区农村保险信用管理分析 | 第23-41页 |
3.1 美国农村保险信用 | 第23-28页 |
3.1.1 信用的管理的特征 | 第23-24页 |
3.1.2 美国保险信用管理 | 第24-28页 |
3.1.3 美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28页 |
3.2 日本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28-32页 |
3.2.1 日本的信用的管理 | 第28-29页 |
3.2.2 日本的保险信用管理 | 第29-31页 |
3.2.3 日本的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31-32页 |
3.3 英国、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地区的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32-36页 |
3.3.1 英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32-33页 |
3.3.2 韩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33-34页 |
3.3.3 新加坡农村保险信用管理 | 第34-36页 |
3.3.4 香港地区的保险信用管理 | 第36页 |
3.4 发达国家农村保险业信用管理特征分析 | 第36-41页 |
4 我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第41-51页 |
4.1 我国当前保险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 第41-43页 |
4.2 我国农村保险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4.2.1 保险供给方——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4.2.2 保险中介方——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4.2.3 保险需求方——保险商品的购买者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2.4 保险行业第三方——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4.3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信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51页 |
5 完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信用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5.1 健全信用法律制度建设 | 第51页 |
5.2 建立保险行业自身信用系统、启动声誉评价机制 | 第51-52页 |
5.3 规范从业人员资质,建立惩戒制度 | 第52页 |
5.4 营造诚信社会大环境,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 第52页 |
5.5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植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 第52-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