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2.1.1 非市场 | 第15页 |
2.1.2 非市场环境 | 第15-16页 |
2.1.3 非市场行为 | 第16页 |
2.1.4 非市场战略 | 第16-17页 |
2.2 企业非市场行为理论 | 第17页 |
2.3 我国非市场行为 | 第17-20页 |
3 X电力公司实施非市场行为的必要性 | 第20-26页 |
3.1 适应我国宏观环境的需要 | 第22-23页 |
3.1.1 作为企业适应国家宏观环境需要 | 第22页 |
3.1.2 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适应国家宏观环境需要 | 第22页 |
3.1.3 作为电力企业适应国家宏观环境需要 | 第22-23页 |
3.2 满足各利益相关者诉求的需要 | 第23-24页 |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页 |
3.2.2 电力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 第23-24页 |
3.3 满足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24-26页 |
3.3.1 从电力企业的实践特点看 | 第24-25页 |
3.3.2 从非市场行为的理论视角看 | 第25-26页 |
4 X电力公司非市场行为分类分析 | 第26-33页 |
4.1 政治行为 | 第26-28页 |
4.1.1 直接参政议政 | 第26页 |
4.1.2 接受政府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 | 第26-27页 |
4.1.3 参与政府工作或活动 | 第27页 |
4.1.4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 | 第27页 |
4.1.5 支持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共青团妇等其他团体工作 | 第27-28页 |
4.2 公众和媒体行为 | 第28-29页 |
4.2.1 召开听证会 | 第28页 |
4.2.2 加强行风建设 | 第28-29页 |
4.2.3 引导舆论宣传 | 第29页 |
4.3 社会责任行为 | 第29-31页 |
4.3.1 开展节能环保行动 | 第30页 |
4.3.2 履行优质服务责任 | 第30-31页 |
4.3.3 实施公益和慈善行为 | 第31页 |
4.3.4 引导社会风气 | 第31页 |
4.4 X电力公司非市场行为评价 | 第31-33页 |
5 X电力公司非市场行为的选择 | 第33-46页 |
5.1 X电力公司非市场行为影响因素 | 第33-37页 |
5.1.1 企业层次的先决因素 | 第33-36页 |
5.1.2 行业层次的先决因素 | 第36页 |
5.1.3 资源层次的先决因素 | 第36页 |
5.1.4 制度层次的先决因素 | 第36-37页 |
5.2 X电力公司对非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模式 | 第37-39页 |
5.2.1 积极的反应方式 | 第37-38页 |
5.2.2 消极的反应方式 | 第38-39页 |
5.2.3 参与影响的反应方式 | 第39页 |
5.3 非市场战略选择 | 第39-46页 |
5.3.1 VIRO框架 | 第39-41页 |
5.3.2 具体非市场战略选择 | 第41-45页 |
5.3.3 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整合 | 第45-46页 |
6 X电力公司非市场行为实施保障体系 | 第46-50页 |
6.1 概念框架与领导保障体系 | 第46-47页 |
6.2 核心战略与组织保障体系 | 第47页 |
6.3 政策策略与制度保障体系 | 第47-49页 |
6.4 行动计划与执行力保障体系 | 第49-50页 |
7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50-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0-52页 |
7.2.1 研究不足 | 第50-51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