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徽派建筑材料表达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及成果第11-12页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第12-14页
    1.5 论文框架第14-15页
第二章 徽派建筑地域性特征第15-31页
    2.1 徽派建筑概述第15-19页
        2.1.1 徽派建筑简介第15-16页
        2.1.2 徽派建筑分布及历史沿革第16-17页
        2.1.3 徽派建筑的形制与构成第17-19页
    2.2 徽派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第19-26页
        2.2.1 徽派建筑的选址布局第19-21页
        2.2.2 徽派建筑聚落空间特征第21-25页
        2.2.3 徽派建筑的造型及装饰特征第25-26页
    2.3 徽派建筑地域性特征的生发机制第26-30页
        2.3.1 自然环境因素第26-27页
        2.3.2 人文社会因素第27-29页
        2.3.3 技艺因素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徽派建筑材料质料性表达第31-42页
    3.1 徽派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及分类第31-34页
        3.1.1 徽派建筑常用自然材料第31-32页
        3.1.2 徽派建筑常用人工材料第32-34页
    3.2 徽派建筑材料的质料特性第34-37页
        3.2.1 自然属性第34-36页
        3.2.2 工艺特性第36-37页
    3.3 徽派建筑材料的质料性艺术表现第37-41页
        3.3.1 徽派建筑材料的质感表达第37-39页
        3.3.2 形式美原则的表达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徽派建筑元素的材料建构性表达第42-72页
    4.1 屋顶的材料建构性表达第42-46页
        4.1.1 瓦的建构性表达——屋顶第42-45页
        4.1.2 屋顶构造做法第45页
        4.1.3 屋顶营造过程第45-46页
    4.2 墙体的材料建构性表达第46-51页
        4.2.1 砖的建构性表达——墙体第46-49页
        4.2.2 墙体构造做法第49-51页
        4.2.3 墙体砌筑过程第51页
    4.3 木构件的材料建构性表达第51-54页
        4.3.1 木材的建构性表达——木构架第51-53页
        4.3.2 木构架的构造做法第53-54页
        4.3.3 木构架的安装过程第54页
    4.4 基础与铺地的材料建构性表达第54-60页
        4.4.1 基础处理第54-57页
        4.4.2 地面铺装第57-60页
    4.5 装修与装饰的材料建构性表达第60-71页
        4.5.1 小木装修第60-63页
        4.5.2 木雕第63-66页
        4.5.3 砖雕第66-69页
        4.5.4 石雕第69-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当代徽派建筑材料表达第72-102页
    5.1 从传统徽派建筑到新徽派建筑第72-76页
        5.1.1 徽派建筑的发展因素第72-74页
        5.1.2 新徽派建筑第74-76页
    5.2 新徽派建筑材料的质料性表达第76-80页
        5.2.1 新徽派建筑常用材料第76-78页
        5.2.2 新徽派建筑材料的质料特性第78-80页
    5.3 新徽派建筑材料建构性表达第80-92页
        5.3.1 新徽派建筑构成元素的材料表达第80-86页
        5.3.2 新材料对传统空间内质的表达第86-90页
        5.3.3 新材料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第90-92页
    5.4 建筑实例论证第92-101页
        5.4.1 深圳万科第五园第92-95页
        5.4.2 安徽徽文化博物馆第95-97页
        5.4.3 安徽轩辕国际大酒店第97-99页
        5.4.4 合肥规划三馆第99-101页
    5.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徽派建筑研究的现代意义与展望第102-107页
    6.1 提供徽派民居资源保护的资料依据第102-104页
    6.2 激发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灵感第104-105页
    6.3 徽派建筑的未来发展展望第105-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结语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大学城体育馆使用后评价研究
下一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