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功能化MIL-101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杂多酸简介第10-14页
        1.1.1 杂多酸的类型第10-11页
        1.1.2 杂多酸的固载化第11-13页
        1.1.3 杂多酸在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13-14页
    1.2 磺酸功能化固体酸催化剂第14-15页
    1.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第15-18页
        1.3.1 MOFs材料的分类第15-17页
        1.3.2 MOFs材料的特点第17页
        1.3.3 MOFs材料的应用第17-18页
    1.4 MIL系列材料在催化反应的应用第18-20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MIL-101封装杂多酸催化剂在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8页
        2.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24-25页
        2.2.2 MIL-101包覆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第25页
        2.2.3 催化剂的表征第25-27页
            2.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5-26页
            2.2.3.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26页
            2.2.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6页
            2.2.3.4 热重分析(TG)第26页
            2.2.3.5 ~(31)P核磁共振光谱表征(~(31)P NMR)第26页
            2.2.3.6 元素分析第26-27页
            2.2.3.7 酸碱滴定第27页
        2.2.4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评价第27-28页
            2.2.4.1 乙酸乙酯的水解第27页
            2.2.4.2 乙酸与正己醇酯化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3.1 XRD表征第28-29页
        2.3.2 物理性质第29-30页
        2.3.3 FT-IR表征第30-31页
        2.3.4 ~(31)P核磁共振光谱表征第31页
        2.3.5 酸碱滴定第31-32页
        2.3.6 乙酸乙酯的水解第32-33页
        2.3.7 乙酸正己醇的酯化反应第33-35页
    2.4 小结第35-38页
第三章 磺酸功能化MIL-101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2页
        3.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39-40页
        3.2.2 磺酸功能化MIL-101催化剂的制备第40-41页
            3.2.2.1 一锅法合成磺酸功能化MIL-101催化剂第40页
            3.2.2.2 后嫁接法合成磺酸功能化MIL-101催化剂第40-41页
        3.2.3 磺酸功能化MIL-101催化剂的表征第41-42页
            3.2.3.1 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XRD)第41页
            3.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1页
            3.2.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第41页
            3.2.3.4 元素分析第41页
            3.2.3.5 酸量的测定第41-42页
        3.2.4 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性能评价第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3.3.1 XRD表征第42-43页
        3.3.2 各种物理性质的表征第43页
        3.3.3 FT-IR表征第43-44页
        3.3.4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第44-47页
        3.3.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第47-48页
        3.3.6 催化剂反应前后的FT-IR表征第48页
        3.3.7 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表征第48-49页
        3.3.8 不同一元羧酸与一元醇的酯化反应第49-50页
    3.4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2-56页
    4.1 全文总结第52-53页
    4.2 课题展望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尖晶石复相材料合成及其对粘挂窑皮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多金属成矿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