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聚酰亚胺/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薄膜极化特性与介电性能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第17-21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17页
        2.1.1 实验原料第17页
        2.1.2 实验仪器第17页
    2.2 结构表征方法第17-19页
        2.2.1 X 射线衍射测试(XRD)第17-18页
        2.2.2 扫描电镜测试(SEM)第18页
        2.2.3 EDAX 能谱测试第18页
        2.2.4 小角 X 射线散射测试(SAXS)第18页
        2.2.5 热失重测试(TG)第18页
        2.2.6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UV-Vis)第18-19页
    2.3 性能测试方法第19-20页
        2.3.1 介电谱测试第19页
        2.3.2 耐电晕老化寿命测试第19-20页
        2.3.3 光激电流测试(PSD)第20页
        2.3.4 交流击穿场强测试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第21-34页
    3.1 聚酰亚胺的合成原理第21-22页
    3.2 二氧化钛的结构与特性第22-23页
    3.3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第23-24页
    3.4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第24-32页
        3.4.1 SAXS 结构表征第24-29页
        3.4.2 XRD 结构表征第29-30页
        3.4.3 复合薄膜的断面形貌第30页
        3.4.4 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第30-31页
        3.4.5 复合薄膜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极化特性第34-41页
    4.1 电介质极化的种类第34-35页
    4.2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频谱第35-37页
    4.3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电导率、损耗角正切值与极化特性第37-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PI/T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第41-51页
    5.1 光激电流法测试陷阱能级第41-42页
    5.2 薄膜的交流击穿场强(短时击穿)第42-43页
    5.3 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与老化机理分析(长时击穿)第43-48页
    5.4 短时击穿、长时失效与复合薄膜结构的关系第48-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压成形中凹模入口角磨损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聚烯烃基木塑复合材料组分的定量分析及耐氯水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