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人学向度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7页
一、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历史渊源第17-26页
    (一) 主观理性主义进步观的确立和发展第17-19页
    (二) 客观理性主义进步观的发展 第19-20页
    (三) 19世纪的主观理性主义进步观的复苏第20-21页
    (四)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对理性主义进步观的扬弃第21-26页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进步观的主要内容第26-41页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进步观的立脚点第26-30页
        1. 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核心的“现实的人”第26-27页
        2. 现实的人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第27-28页
        3. 现实的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第28-30页
    (二) 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进步观的目标与进程第30-37页
        1. 人的异化状态批判第31-32页
        2. 人类社会进步的三阶段第32-35页
        3. 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第35-37页
    (三) 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进步观的评价尺度第37-41页
        1. 生产力尺度第37-38页
        2. 人的尺度第38-40页
        3. 两种尺度的统一第40-41页
三、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庸俗理解批判第41-48页
    (一)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人学向度遮蔽第41-43页
    (二)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庸俗理解的局限性第43-48页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进步观的现实意义第48-53页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48-51页
        1.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第49-50页
        2.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50-51页
    (二)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51-53页
        1.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第51-52页
        2. 提高群众的受益面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说谎的练习效应、模拟犯罪情境下的说谎与坦白研究
下一篇:李泽厚先生“四期儒学说”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