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stl2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32页
    1.1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与来源第10-15页
        1.1.1 叶色突变体的表型和分类第10-11页
        1.1.2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1-15页
    1.2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遗传机制第15-16页
        1.2.1 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水稻叶色突变体第15-16页
        1.2.2 由细胞质控制的叶色突变体第16页
    1.3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降解与调控的研究进展第16-23页
        1.3.1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第16-21页
        1.3.2 叶绿素的降解第21-23页
    1.4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克隆进展及分子机制第23-28页
        1.4.1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克隆进展第23-24页
        1.4.2 叶绿素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第24-25页
        1.4.3 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相关基因第25页
        1.4.4 叶绿体蛋白相关基因第25-27页
        1.4.5 血红素合成与降解相关的基因第27页
        1.4.6 其它色素生物代谢途径中的基因突变第27-28页
        1.4.7 其它途径的基因突变第28页
    1.5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8-31页
        1.5.1 水稻叶色突变体在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利用第28-30页
        1.5.2 水稻叶色突变体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第30-31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2-38页
    2.1 实验材料第32-33页
        2.1.1 供试材料第32页
        2.1.2 实验室常用试剂与仪器第32-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38页
        2.2.1 农艺性状的调查第33页
        2.2.2 叶绿体发育的电镜观察第33页
        2.2.3 水稻叶片DNA的提取第33-34页
        2.2.4 PCR反应第34-35页
        2.2.5 DNA片段的电泳检测、纯化回收第35-36页
        2.2.6 Taq酶的制备第36-38页
3 基因克隆和生理分析第38-41页
    3.1 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8页
    3.2 基因的初定位和连锁分析第38页
    3.3 基因的精细定位第38页
    3.4 候选基因的预测及测序第38-39页
    3.5 白条叶突变体stl2的生理分析第39-41页
        3.5.1 温度梯度实验第39-40页
        3.5.2 PEG梯度胁迫实验第40页
        3.5.3 NaCl梯度胁迫实验第40-41页
4. 结果和分析第41-53页
    4.1 表型分析第41-42页
    4.2 透射电镜结果分析第42-43页
    4.3 遗传分析及初定位第43-44页
    4.4 精细定位及测序第44-49页
    4.5 温度梯度实验第49-50页
    4.6 PEG梯度实验结果分析第50-51页
    4.7 NaCl梯度实验结果分析第51-5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3-54页
    5.1 结论第53页
    5.2 讨论第53页
    5.3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4页
附录A 实验仪器第64-65页
附录B 实验室常用试剂配方第65-68页
附录C 英文缩略词表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花粉发育相关基因OsWBC11的图位克隆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哈尔滨动力科贸节水灌溉项目推广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