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波段和波的传播方式分论文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低剖面宽带微带共形天线研究第14-15页
        1.2.2 高增益微带共形天线高效馈电方法研究第15-16页
        1.2.3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单元间互耦抑制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8-19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第21-31页
    2.1 圆环阵理论第21-23页
    2.2 微带天线互耦机理分析第23-25页
    2.3 有源方向图理论第25-27页
    2.4 杂草入侵算法简介第27页
    2.5 载体对微带天线电性能的影响第27-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低互耦微带共形天线单元及阵列研究第31-64页
    3.1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单元设计与研究第31-46页
        3.1.1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单元结构第31-32页
        3.1.2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与传统微带天线性能对比及分析第32-38页
            3.1.2.1 阻抗带宽对比及ENG TL单元色散特性分析第32-34页
            3.1.2.2 辐射方向图对比第34-36页
            3.1.2.3 阵列环境中互耦特性对比第36-38页
        3.1.3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关键参数讨论第38-41页
            3.1.3.1 不同(D,R4)的参数组合电性能对比第39-40页
            3.1.3.2 不同(R3,D,R4)参数组合电性能对比第40-41页
            3.1.3.3 不同(N,D,R4)参数组合电性能对比第41页
        3.1.4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单元实验验证第41-43页
        3.1.5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圆极化天线设计第43-46页
    3.2 载体对天线单元电性能影响第46-50页
    3.3 基于ENG TL的环加载微带天线在共形天线阵当中的应用第50-63页
        3.3.1 沿圆锥载体母线方向共形的均匀线阵第50-55页
        3.3.2 沿圆锥载体周向共形的均匀线阵第55-60页
        3.3.3 沿圆柱载体周向共形的稀布线阵第60-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基于高次腔模的背腔缝隙天线研究第64-99页
    4.1 背腔缝隙天线及腔模理论简介第64-65页
    4.2 基于高次模平板背腔缝隙天线设计第65-86页
        4.2.1 线极化设计第65-72页
            4.2.1.1 电激励方式第65-69页
            4.2.1.2 磁激励方式第69-72页
        4.2.2 圆极化设计第72-76页
        4.2.3 宽带设计第76-86页
    4.3 载体对天线电性能影响第86-88页
    4.4 基于高次模背腔缝隙天线在共形天线当中的应用第88-98页
        4.4.1 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设计第88-89页
        4.4.2 基于TE150模式的柱面共形相控阵天线设计第89-95页
        4.4.3 半空间圆极化覆盖准球面共形天线阵设计第95-98页
    4.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高隔离度准共形微带天线阵设计第99-116页
    5.1 引言第99页
    5.2 天线单元设计第99-103页
    5.3 高隔离度准共形微带天线阵设计第103-115页
        5.3.1 棱柱共形高隔离度微带天线阵设计第103-109页
        5.3.2 棱锥共形高隔离度微带天线阵设计第109-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16-118页
    6.1 全文总结第116-117页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29-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协调与时延限制
下一篇:从Wnt/β-catenin通路及其抑制因子Dickkopf-1与前列腺素E2的交互作用探讨雷公藤红素抗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