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29页 |
1.2.1 可靠性评估 | 第18-21页 |
1.2.2 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工作的特点 | 第21-22页 |
1.2.3 基于退化数据的可靠性模型 | 第22-27页 |
1.2.4 贝叶斯统计理论在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2.5 问题提出 | 第28-29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9-32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3.2 论文的主要结构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融合寿命数据与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退化轨迹模型 | 第32-34页 |
2.3 基于退化轨迹模型的可靠性评估 | 第34-37页 |
2.4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寿命数据与伪寿命数据的融合 | 第37-40页 |
2.5 算例:加工中心功能铣头可靠性评估 | 第40-47页 |
2.5.1 故障机理分析及退化试验 | 第41-42页 |
2.5.2 退化数据分析及寿命模型确定 | 第42-44页 |
2.5.3 基于信息融合的贝叶斯可靠性评估 | 第44-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考虑产品个体差异的可靠性评估 | 第48-69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随机过程模型 | 第48-54页 |
3.2.1 Wiener过程模型 | 第49-50页 |
3.2.2 Gamma过程模型 | 第50-52页 |
3.2.3 逆高斯过程模型 | 第52-54页 |
3.3 考虑产品个体差异的Gamma过程模型 | 第54-56页 |
3.3.1 模型描述 | 第54-55页 |
3.3.2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 第55-56页 |
3.4 考虑产品个体差异的逆高斯过程模型 | 第56-59页 |
3.4.1 模型描述 | 第56-57页 |
3.4.2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 第57-59页 |
3.5 实例 1:考虑个体差异的滑阀密封可靠性评估 | 第59-65页 |
3.5.1 失效机理分析及可靠性建模 | 第59-61页 |
3.5.2 考虑个体差异的滑阀密封可靠性模型 | 第61-62页 |
3.5.3 退化试验设计 | 第62-63页 |
3.5.4 试验数据分析及模型参数估计 | 第63-65页 |
3.6 实例 2:考虑个体差异的砷化镓激光器可靠性评估 | 第65-6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基于退化量分布的疲劳可靠性评估 | 第69-83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基于退化量分布的可靠性评估 | 第70-72页 |
4.3 基于退化量分布的疲劳可靠性评估 | 第72-78页 |
4.3.1 疲劳累积损伤分析 | 第73-74页 |
4.3.2 疲劳累积损伤分布 | 第74-76页 |
4.3.3 疲劳累积损伤的差异性及其趋势分析 | 第76-77页 |
4.3.4 疲劳可靠性评估 | 第77-78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78-82页 |
4.4.1 试验描述与材料属性 | 第78-79页 |
4.4.2 恒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 | 第79-81页 |
4.4.3 变幅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基于多元性能退化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评估 | 第83-101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基于一般多元性能退化模型的可靠性评估 | 第84-87页 |
5.3 基于逆高斯过程多元退化可靠性评估 | 第87-94页 |
5.3.1 Copula函数基本理论 | 第87-90页 |
5.3.2 基于Copula函数多元退化模型 | 第90-92页 |
5.3.3 算例 | 第92-94页 |
5.4 非竞争关系条件下的多元退化可靠性评估 | 第94-100页 |
5.4.1 非竞争关系的多元退化可靠性模型 | 第94-97页 |
5.4.2 算例 | 第97-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方法 | 第101-115页 |
6.1 引言 | 第101-102页 |
6.2 退化试验方案的优化设计模型 | 第102-104页 |
6.2.1 约束条件 | 第102-103页 |
6.2.2 优化目标 | 第103-104页 |
6.2.3 优化模型 | 第104页 |
6.3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方法 | 第104-106页 |
6.4 应用示例 | 第106-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7.1 总结 | 第115-116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