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5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5-19页 |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简介 | 第15-16页 |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主要参数 | 第16-18页 |
1.2.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材料 | 第18-19页 |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一维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提高OLEDs效率的研究 | 第24-44页 |
2.1 双光束干涉-无掩膜光刻技术制备周期性微结构 | 第24-33页 |
2.1.1 双光束干涉-无掩膜光刻技术简介 | 第25-26页 |
2.1.2 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制备工艺 | 第26-33页 |
2.2 表面等离子体 | 第33-36页 |
2.2.1 表面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 第34-35页 |
2.2.2 表面等离子体的耦合 | 第35-36页 |
2.3 一维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提高OLEDs器件光取出效率 | 第36-42页 |
2.3.1 基于一维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的OLEDs器件的制备 | 第36-37页 |
2.3.2 周期性微结构提高OLEDs器件光取出原理 | 第37-38页 |
2.3.3 一维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的周期选择 | 第38-41页 |
2.3.4 基于一维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的OLEDs器件的性能表征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提高OLEDs效率的研究 | 第44-80页 |
3.1 二维双周期性微结构金属电极增强WOLEDs器件性能 | 第44-58页 |
3.1.1 WOLEDs器件简介 | 第45-46页 |
3.1.2 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提高WOLEDs器件性能原理 | 第46-47页 |
3.1.3 WOLEDs器件的制备 | 第47页 |
3.1.4 基于Au电极和ITO电极的WOLEDs器件性能对比 | 第47-49页 |
3.1.5 WOLEDs中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周期优化 | 第49-53页 |
3.1.6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WOLEDs器件的性能表征 | 第53-57页 |
3.1.7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颜色可调WOLEDs器件 | 第57-58页 |
3.2 二维双周期微结构解决OLEDs器件中的双金属/有机界面SPP模式能量损耗 | 第58-67页 |
3.2.1 二维双周期微结构解决OLEDs器件中的双金属/有机界面SPP模式能量损耗原理 | 第59-60页 |
3.2.2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红光OLEDs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 第60-64页 |
3.2.3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红光OLEDs器件的理论模拟 | 第64-65页 |
3.2.4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红光OLEDs器件的性能表征 | 第65-67页 |
3.3 利用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在OPV中实现宽波段光吸收增强的研究 | 第67-78页 |
3.3.1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简介 | 第68-72页 |
3.3.2 周期性微结构增强OPV中光吸收的工作机理 | 第72-73页 |
3.3.3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OPV的设计 | 第73-76页 |
3.3.4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OPV的理论模拟 | 第76-77页 |
3.3.5 基于二维双周期微结构金属电极的OPV的光电特性分析 | 第77-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基于R-GO图案化微电极的micro-OLEDs的研究 | 第80-94页 |
4.1 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图案化还原石墨烯氧化物 | 第81-90页 |
4.1.1 飞秒激光直写技术(FsLDW)简介 | 第81-83页 |
4.1.2 石墨烯电极简介 | 第83-85页 |
4.1.3 石墨烯氧化物的制备 | 第85页 |
4.1.4 利用FsLDW技术图案化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制备工艺 | 第85-87页 |
4.1.5 利用FsLDW技术制备的R-GO薄膜的性能表征 | 第87-90页 |
4.2 基于FsLDW技术制备的图案化R-GO微电极的FET和micro-OLEDs | 第90-92页 |
4.2.1 基于图案化R-GO微电极的FET器件的制备和表征 | 第90-91页 |
4.2.2 基于图案化R-GO微电极的micro-OLEDs器件的制备和表征 | 第91-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超薄Au电极在柔性OLEDs器件中应用的研究 | 第94-110页 |
5.1 透明/半透明超薄金属电极 | 第94-99页 |
5.1.1 常用透明电极简介 | 第94-97页 |
5.1.2 超薄金属电极研究现状 | 第97-99页 |
5.2 超薄Au电极的制备工艺以及性能表征 | 第99-104页 |
5.2.1 超薄Au电极的制备工艺 | 第99页 |
5.2.2 超薄Au电极的表面形貌以及光学和电学性能表征 | 第99-103页 |
5.2.3 超薄Au电极的成膜原理 | 第103-104页 |
5.3 基于超薄Au电极的柔性OLEDs器件 | 第104-108页 |
5.3.1 基于超薄Au电极的柔性OLEDs器件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5.3.2 基于超薄Au电极的OLEDs器件的光电性能 | 第105-107页 |
5.3.3 基于超薄Au电极的柔性OLEDs器件的机械稳定性测试 | 第107-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6-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