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2章 接收换能器接收性能的研究方法 | 第11-22页 |
2.1 压电振子概述 | 第11-15页 |
2.1.1 压电效应 | 第11-12页 |
2.1.2 压电振子的振动模式 | 第12页 |
2.1.3 接收换能器的基本参量 | 第12-15页 |
2.2 数值模拟 | 第15-19页 |
2.2.1 ANSYS软件用于换能器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2.2 ANSYS软件分析换能器的过程 | 第16-19页 |
2.3 实验研究 | 第19-21页 |
2.3.1 测试原理 | 第19页 |
2.3.2 测试方案 | 第19-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接收换能器接收性能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 第22-58页 |
3.1 换能器尺寸对矩形接收换能器接收性能的影响 | 第22-30页 |
3.1.1 接收压电振子谐响应分析 | 第24-25页 |
3.1.2 长度对压电振子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3 宽度对压电振子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4 厚度对压电振子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5 矩形接收换能器的辐射能量指向性 | 第29-30页 |
3.2 换能器尺寸对圆形接收换能器接收性能的影响 | 第30-35页 |
3.2.1 圆形接收压电振子谐响应分析 | 第31-32页 |
3.2.2 半径对圆形压电振子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厚度对圆形压电振子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4 圆型接收换能器辐射能量指向性 | 第34-35页 |
3.3 不同的接线方式对接收换能器性能的影响 | 第35-43页 |
3.3.1 电导曲线 | 第35-36页 |
3.3.2 灵敏度曲线 | 第36-37页 |
3.3.3 接收换能器辐射能量指向性 | 第37-42页 |
3.3.4 圆型接收换能器与矩型接收换能器灵敏度对比 | 第42-43页 |
3.4 预应力对圆管接收换能器接收性能的影响 | 第43-56页 |
3.4.1 圆管接收换能器的电导曲线 | 第45-47页 |
3.4.2 圆管接收换能器的灵敏度 | 第47-50页 |
3.4.3 圆管接收换能器声场 | 第50-56页 |
3.5 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接收换能器接收性能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第58-64页 |
4.1 实验系统及实验器材 | 第58-59页 |
4.2 实验测试 | 第59-63页 |
4.2.1 导纳测试 | 第59-61页 |
4.2.2 声场测试 | 第61-63页 |
4.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