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绪 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11页 |
1.1.1 从“文物保护”到“村落保护”看传统村落的保护范围 | 第8-9页 |
1.1.2 从“博物馆式”到“整体保护”看传统村落的保护方法 | 第9页 |
1.1.3 从“乌镇模式”到“古北水镇”看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创新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社会意义 | 第11页 |
1.2.2 经济意义 | 第11页 |
1.2.3 文化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学术发表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4.2 研究范围 | 第16页 |
1.4.3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古北水镇的生成环境 | 第20-33页 |
2.1“燕地天府”密云县 | 第20-26页 |
2.1.1 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2.1.2 自然环境 | 第22-25页 |
2.1.3 人文环境 | 第25-26页 |
2.2“京师锁钥”古北口 | 第26-29页 |
2.2.1 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2.2.2 自然环境 | 第27-28页 |
2.2.3 人文环境 | 第28-29页 |
2.3“长城堡寨”古北水镇 | 第29-32页 |
2.3.1 自然环境 | 第30页 |
2.3.2 人文环境 | 第30-31页 |
2.3.3 交通环境 | 第31页 |
2.3.4 开发概况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古北水镇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模式 | 第33-43页 |
3.1 古北水镇总体规划 | 第33-38页 |
3.1.1 协调性理念应用于选址 | 第33-35页 |
3.1.2 整体论方法应用于规划 | 第35-38页 |
3.2 汤河环境整治规划 | 第38-40页 |
3.2.1 环境整治总则 | 第39页 |
3.2.2 环境整治方法 | 第39-40页 |
3.3 古北水镇运营模式 | 第40-42页 |
3.3.1 产权整体化开发 | 第41页 |
3.3.2 业态统一化管理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古北水镇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43-78页 |
4.1 营建模式 | 第43-46页 |
4.1.1 传统村落的营建模式 | 第43-45页 |
4.1.2 古北水镇的营建模式 | 第45-46页 |
4.2 村落空间 | 第46-51页 |
4.2.1 空间组织模式 | 第46-49页 |
4.2.2 平面形态肌理 | 第49-50页 |
4.2.3 古北水镇解析 | 第50-51页 |
4.3 院落空间 | 第51-66页 |
4.3.1 院落群体组织模式 | 第52-54页 |
4.3.2 院落空间组织 | 第54-58页 |
4.3.3 典型建筑 | 第58-59页 |
4.3.4 古北水镇解析 | 第59-66页 |
4.4 街巷空间 | 第66-73页 |
4.4.1 平面形态 | 第66-69页 |
4.4.2 街巷分级 | 第69-71页 |
4.4.3 古北水镇解析 | 第71-73页 |
4.5 节点空间 | 第73-76页 |
4.5.1 入口节点空间 | 第73页 |
4.5.2 街巷节点空间 | 第73-74页 |
4.5.3 广场节点空间 | 第74页 |
4.5.4 古北水镇解析 | 第74-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古北水镇的人文环境特征 | 第78-98页 |
5.1 艺术审美 | 第78-89页 |
5.1.1 艺术美的起始——建筑 | 第78-81页 |
5.1.2 艺术化的生境——山水 | 第81-83页 |
5.1.3 大自然的英华——花木 | 第83-85页 |
5.1.4 审美意境 | 第85-89页 |
5.2 文化体验 | 第89-95页 |
5.2.1 民俗文化体验 | 第89-93页 |
5.2.2 民族文化体验 | 第93-95页 |
5.2.3 军事文化体验 | 第95页 |
5.3 社会贡献 | 第95-97页 |
5.3.1 经济建设 | 第95-96页 |
5.3.2 教育引导 | 第96-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6.1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98-100页 |
6.1.1 古北水镇风貌的特色总结 | 第98-99页 |
6.1.2 古北水镇风貌的价值探索 | 第99-100页 |
6.2 研究探索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6.2.1 古北水镇风貌保护策略 | 第100页 |
6.2.2 古北水镇未来发展建议——走文化职能路线 | 第100-101页 |
结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