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及缩略词英汉对照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走马胎茎叶内生细菌和根围土壤细菌对Ag3的生物转化 | 第14-25页 |
1.实验器材 | 第14-16页 |
1.1 样品来源 | 第14页 |
1.2 仪器与设备 | 第14-15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2.方法 | 第16-18页 |
2.1 菌的分离 | 第16-17页 |
2.2 菌的挑选与纯化 | 第17页 |
2.3 基于 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17页 |
2.4 生物转化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17-18页 |
2.5 活性菌的制备级转化 | 第18页 |
2.6 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18页 |
3.结果 | 第18-24页 |
3.1 走马胎茎叶内生菌分离对照组培养基结果 | 第18页 |
3.2 茎叶内生细菌和根围土壤细菌的分离结果 | 第18-20页 |
3.3 生物转化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20-21页 |
3.4 内生菌转化产物的分离鉴定 | 第21-24页 |
4.讨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果胶酶Ultra AFP对Ag3的生物转化 | 第25-39页 |
1.实验器材 | 第25-26页 |
1.1 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2.方法 | 第26-29页 |
2.1 缓冲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 活性酶的筛选 | 第27页 |
2.3 活性酶转化条件优化 | 第27-28页 |
2.4 预实验 | 第28-29页 |
2.5 制备级转化 | 第29页 |
2.6 转化产物的分离 | 第29页 |
3.结果 | 第29-38页 |
3.1 活性酶筛选结果 | 第29页 |
3.2 果胶酶Ultra AFP条件优化结果 | 第29-30页 |
3.3 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第30-38页 |
4.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转化产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9-48页 |
1.实验器材 | 第39-40页 |
1.1 仪器与设备 | 第39-40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40页 |
1.3 细胞株 | 第40页 |
2.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2.1 肿瘤细胞株培养 | 第40-41页 |
2.2 CCK法检测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41页 |
2.3 化合物2对细胞HepG-2 形态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 细胞凋亡检测 | 第42页 |
2.5 细胞周期检测 | 第42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42页 |
3.结果 | 第42-45页 |
3.1 7个化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的结果 | 第42-43页 |
3.2 化合物2对细胞HepG-2 形态影响结果 | 第43页 |
3.3 化合物2诱导HepG-2 细胞凋亡的结果 | 第43-44页 |
3.4 化合物2对Hep G-2 细胞株周期的影响 | 第44-45页 |
4.讨论 | 第45-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一 | 第55-64页 |
附录二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