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关于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理论聚讼 | 第12-20页 |
一、“可能的文义”说 | 第12-14页 |
二、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其他学说 | 第14-18页 |
三、对前述观点的评析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原点:从概念谈起 | 第20-32页 |
一、类比、类推和类推适用 | 第20-23页 |
(一)含义的区分 | 第20-22页 |
(二)事实与规范对应的过程是类推吗? | 第22-23页 |
二、类推解释 | 第23-28页 |
(一)类推解释与类推适用 | 第23-25页 |
(二)法律解释的性质 | 第25-26页 |
(三)类推解释和法律解释的限度 | 第26-27页 |
(四)罪刑法定原则中“禁止类推”的含义 | 第27-28页 |
三、扩张解释 | 第28-30页 |
四、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回到问题的本质:刑法解释的限度 | 第32-41页 |
一、从“文义”说起 | 第32-36页 |
(一)学界的讨论 | 第32-33页 |
(二)文字学视角 | 第33-36页 |
二、刑法漏洞与刑法“文义” | 第36-41页 |
(一)法律漏洞的含义 | 第36-37页 |
(二)法律解释与刑法漏洞 | 第37-39页 |
(三)结论:在“文义”内填补刑法漏洞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划定刑法解释边界的实例分析 | 第41-49页 |
一、组织同性进行性交易,是否构成“组织卖淫罪”? | 第41-42页 |
二、“汽车”可否包括“用于运输的拖拉机”? | 第42-45页 |
三、能否将“变造”解释为“伪造”? | 第45-46页 |
四、“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能否包括“被抢”和“被盗”?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书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