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旧路调查与材料性质分析评价 | 第16-30页 |
2.1 旧沥青路面调查 | 第16-23页 |
2.1.1 工程概况 | 第16页 |
2.1.2 路段维修养护情况与交通量调查 | 第16-19页 |
2.1.3 病害调查及现场检测 | 第19-23页 |
2.2 原材料分析与评价 | 第23-28页 |
2.2.1 RAP中集料的组成及性质 | 第23-27页 |
2.2.2 乳化沥青 | 第27-28页 |
2.2.3 水泥 | 第28页 |
2.2.4 水 | 第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反应机理研究 | 第30-35页 |
3.1 乳化沥青乳化机理 | 第30-31页 |
3.2 沥青破乳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3.2.1 乳化剂 | 第31-32页 |
3.2.2 集料的物理性质 | 第32页 |
3.2.3 施工条件 | 第32页 |
3.3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 | 第32-34页 |
3.4 水泥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第35-44页 |
4.1 国内外设计方法概况 | 第35-37页 |
4.1.1 修正马歇尔设计方法 | 第35页 |
4.1.2 修正维姆(Hveem)法 | 第35页 |
4.1.3 Superpave设计方法 | 第35-36页 |
4.1.4 我国规范的设计方法 | 第36-37页 |
4.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 第37-43页 |
4.2.1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 第37-38页 |
4.2.2 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4 试件成型和养生方法 | 第40-41页 |
4.2.5 最佳乳化沥青含量的确定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44-61页 |
5.1 力学性能 | 第44-52页 |
5.1.1 不同水泥掺量冷再生混合料力学特性研究 | 第44-48页 |
5.1.2 不同RAP掺量冷再生混合料力学特性研究 | 第48-52页 |
5.2 高温稳定性 | 第52-54页 |
5.2.1 水泥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RAP掺量对再生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页 |
5.3 低温抗裂性 | 第54-56页 |
5.3.1 水泥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2 RAP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 | 第56页 |
5.4 水稳定性 | 第56-59页 |
5.4.1 水泥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2 RAP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