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地震滑坡特征 | 第10-12页 |
1.2.2 地震滑坡的机理研究 | 第12页 |
1.2.3 岩体结构对斜披变性破坏的控制影响 | 第12-13页 |
1.2.4 数值模拟分析法在滑坡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 第16-24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2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6-18页 |
2.3 区域地貌、地层岩性 | 第18-21页 |
2.4 新构造运动及不良地质现象 | 第21页 |
2.5 气象水文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 第24-89页 |
3.1 滑坡区岸坡岩体力学环境 | 第24-39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3.1.2 地层及斜坡岩体结构 | 第25-30页 |
3.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0-31页 |
3.1.4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31-39页 |
3.2 滑坡发育特征 | 第39-55页 |
3.2.1 滑坡堆积体的形貌及发育分布特征 | 第39-44页 |
3.2.2 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堆积结构特征 | 第44-52页 |
3.2.3 受底部软弱层控制的“滑床-滑带” | 第52-53页 |
3.2.4 滑坡形成时代 | 第53-55页 |
3.3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 第55-61页 |
3.3.1 岩体结构控制因素 | 第55-57页 |
3.3.2 岩体变形-破坏-运移的发展过程及成因机制 | 第57-61页 |
第四章 滑坡成因动力学机理的数值反演分析 | 第61-89页 |
4.1 方法及原理 | 第61-63页 |
4.1.1 离散单元法 | 第61-62页 |
4.1.2 UDEC软件的基本运用特点 | 第62-63页 |
4.2 模型及参数 | 第63-66页 |
4.2.1 模型建立与导入 | 第63-65页 |
4.2.2 模型的边界设定及动荷载输入 | 第65-66页 |
4.3 成果及分析 | 第66-88页 |
4.3.1 静力(重力场)条件下的山体稳定性状况 | 第66-67页 |
4.3.2 斜坡岩体的动力响应 | 第67-71页 |
4.3.3 地震加速度a=0.3g状态下岩体变形破坏及动力学特征 | 第71-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