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农药的应用及残留现状 | 第11-12页 |
1.2 除草剂应用及残留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三嗪类除草剂概论 | 第13-14页 |
1.3.1 三嗪类除草剂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2 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危害 | 第14页 |
1.4 扑草净概论 | 第14-18页 |
1.4.1 扑草净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4.2 扑草净应用范围及现状 | 第15-16页 |
1.4.3 扑草净的残留危害 | 第16页 |
1.4.4 扑草净的残留限量规定 | 第16-18页 |
1.5 扑草净的降解方法 | 第18-19页 |
1.5.1 降解扑草净现实意义 | 第18页 |
1.5.2 当前常用降解扑草净方法 | 第18-19页 |
1.5.3 生物降解法优势 | 第19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6.1 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6.2 实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供试土样 | 第21页 |
2.1.2 试剂 | 第21页 |
2.1.3 仪器 | 第21-22页 |
2.1.4 培养基 | 第22页 |
2.2 扑草净降解菌的分离及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2.1 扑草净降解菌的驯化、分离及纯化 | 第22页 |
2.2.2 扑草净的提取 | 第22-23页 |
2.2.3 扑草净的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23页 |
2.3 降解菌DY-1 的 16S rDNA鉴定及进化树的构建 | 第23-26页 |
2.3.1 菌株总DNA的提取 | 第23页 |
2.3.2 PCR | 第23-24页 |
2.3.3 DNA回收 | 第24页 |
2.3.4 E.coli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4-25页 |
2.3.5 连接反应 | 第25页 |
2.3.6 大肠杆菌热激转化 | 第25页 |
2.3.7 E.coli质粒DNA提取 | 第25页 |
2.3.8 序列测定及登录号申请 | 第25-26页 |
2.3.9 进化树的建立 | 第26页 |
2.4 降解菌DY-1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6-27页 |
2.4.1 扑草净降解菌DY-1 生理生化鉴定 | 第26页 |
2.4.2 降解菌DY-1 的保存 | 第26-27页 |
2.5 降解菌DY-1 的生长及降解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2.5.1 降解菌DY-1 的生长曲线 | 第27页 |
2.5.2 降解菌DY-1 的降解曲线 | 第27页 |
2.6 外界环境因素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27-29页 |
2.6.1 菌液初始浓度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27页 |
2.6.2 pH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27-28页 |
2.6.3 温度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28页 |
2.6.4 不同碳源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28页 |
2.6.5 不同氮源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0页 |
3.1 降解菌DY-1 的测定及降解曲线 | 第29-30页 |
3.1.1 高效液相色谱的鉴定 | 第29-30页 |
3.1.2 降解曲线的绘制 | 第30页 |
3.2 降解菌DY-1 菌落形态 | 第30-31页 |
3.3 降解菌DY-1 生理生化特性 | 第31-32页 |
3.4 降解菌DY-1 的 16S r DNA分析 | 第32-34页 |
3.5 降解菌DY-1 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4页 |
3.6 降解菌DY-1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3.7 不同单因素对降解菌DY-1 生长的影响 | 第35-40页 |
3.7.1 菌液初始浓度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35-36页 |
3.7.2 pH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36-37页 |
3.7.3 温度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37-38页 |
3.7.4 不同碳源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38-39页 |
3.7.5 不同氮源对降解菌DY-1 的生长影响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