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二)跨学科研究法 | 第13-14页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四)比较研究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公共危机事件 | 第15-16页 |
(二)舆论引导力 | 第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把关人”理论 | 第16-17页 |
(二)“议程设置”理论 | 第17页 |
(三)“沉默的螺旋”理论 | 第17页 |
(四)“涟漪效应”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政府舆论引导力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 第18-22页 |
一、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形象 | 第18-19页 |
(一)维护知情权,树立政府公信力 | 第18页 |
(二)掌握话语权,提升政府公信力 | 第18页 |
(三)加大传播监管,维护政府公信力 | 第18-19页 |
(四)化解社会矛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 第19页 |
二、畅通情感诉求沟通渠道 | 第19-20页 |
(一)促进舆论发展健康有序 | 第19页 |
(二)促进政府、媒体、公众三者良性互动 | 第19页 |
(三)促进全民监管效用发挥 | 第19-20页 |
三、提升公众危机素养 | 第20-21页 |
(一)应对危机,遇事不慌 | 第20页 |
(二)面对谣言,明晰不传 | 第20页 |
(三)正确思考,自我引导 | 第20-21页 |
四、促进事件快速处置,防范连锁反应 | 第21-22页 |
(一)披露实情,防止不良积怨 | 第21页 |
(二)良性引导,防止事件恶化 | 第21页 |
(三)抑制谣言,防止衍生危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一、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失声 | 第22-23页 |
(二)政府舆论引导力失效 | 第23页 |
(三)政府舆论引导力失实 | 第23-24页 |
(四)政府舆论引导力失控 | 第24页 |
二、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理念认知滞后 | 第24-25页 |
(二)政府舆论引导力相关法度缺失 | 第25页 |
(三)政府舆论引导力相关机制体制不足 | 第25页 |
(四)政府舆论引导力渠道局限 | 第25-26页 |
(五)政府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的经验与教训 | 第27-33页 |
一、SARS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经验与教训 | 第27-28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在SARS事件中的表现情况 | 第27页 |
(二)经验与教训 | 第27-28页 |
二、汶川 5.12 地震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经验与教训 | 第28-29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在汶川 5.12 地震事件中的表现情况 | 第28页 |
(二)经验与教训 | 第28-29页 |
三、天津大爆炸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经验与教训 | 第29-30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在天津大爆炸事件中的表现情况 | 第29页 |
(二)经验与教训 | 第29-30页 |
四、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经验与教训 | 第30-31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表现情况 | 第30页 |
(二)经验与教训 | 第30-31页 |
五、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经验与教训 | 第31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中的表现情况 | 第31页 |
(二)经验与教训 | 第31页 |
六、“马航 370”失联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经验与教训 | 第31-33页 |
(一)政府舆论引导力在马航 370”失联事件中的表现情况 | 第31-32页 |
(二)经验与教训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基本构成 | 第33-38页 |
一、舆论导向力 | 第33页 |
二、舆论掌控力 | 第33-34页 |
三、舆论表达力 | 第34-35页 |
四、舆论协同力 | 第35页 |
五、舆论监控力 | 第35-36页 |
六、舆论稀释力 | 第36-38页 |
第六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力的实现方式 | 第38-46页 |
一、更新观念:从管制到开放、宽容、透明、和谐 | 第38-39页 |
(一)从“官本位”到“民本位” | 第38页 |
(二)从“遮遮掩掩”到“阳光公开” | 第38页 |
(三)从“办公大楼”到“街头巷尾” | 第38页 |
(四)从“慢条斯理”到“冲锋陷阵” | 第38-39页 |
(五)从“三足鼎立”到“百花齐放” | 第39页 |
(六)从“自上而下”到“交叉互动” | 第39页 |
二、更新导向:从全面抑制到把握主流,宣传正能量 | 第39-40页 |
(一)高度优化政府形象,权威引导 | 第39-40页 |
(二)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优势引导 | 第40页 |
(三)适时邀请专家参与,客观引导 | 第40页 |
(四)设置不同主流议题,灵活引导 | 第40页 |
三、更新态度:从偏制到体察、对话、引导 | 第40-41页 |
(一)自下而上,体察民意 | 第40-41页 |
(二)相对而坐,平等对话 | 第41页 |
(三)走在前方,舆论引导 | 第41页 |
四、更新方式:从控制到依靠素养、规范、机制引导 | 第41-46页 |
(一)更新政府舆论引导方式 | 第41-42页 |
(二)更新媒体舆论引导方式 | 第42-43页 |
(三)更新舆论引导信息发布方式 | 第43-44页 |
(四)更新舆情监测引导方式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