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产业的社会建构--以庆阳香包产业化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0-14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三、文献回顾 | 第16-23页 |
四、本文研究框架和基本假设 | 第23-26页 |
五、本文研究设计和结构 | 第26-32页 |
第二章 庆阳香包经济:一个概述 | 第32-45页 |
一、庆阳的区位与经济 | 第32-36页 |
二、香包的历史概述和产业现状 | 第36-39页 |
三、香包的类型和制作 | 第39-45页 |
第三章 香包的商品化:从礼物到商品 | 第45-63页 |
一、作为礼物的香包 | 第45-49页 |
二、作为“谋生型商品化”的香包 | 第49-55页 |
三、从“个体性生产”到“网络化生产” | 第55-59页 |
四、“没有发展的增长”:早期香包市场的限制 | 第59-63页 |
第四章 香包的产业化:地方政府的建构 | 第63-77页 |
一、地方政府的双重需求 | 第63-66页 |
二、组织、制度、政策环境的建构 | 第66-71页 |
三、技术、市场环境的建构 | 第71-74页 |
四、产业格局的形成与规模的稳定 | 第74-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7-85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77-79页 |
二、讨论:香包产业化的新困境与新机遇 | 第79-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